谈谈如何学习历史,写一篇作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想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尝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转变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传统教育中,老师是在“背”或“抱”学生,学生离开老师是动不了的。自主学习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观念。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为学生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学习方法等。,让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进一步学习。所以,教师要认识到,教师是外在因素,只能通过学生的内在因素来发挥作用;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主体,尽量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老师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怎么上课,怎么复习,怎么做作业,怎么思考,怎么说话,怎么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还有什么是自己的事,让学生不断增强独立性。比如我一直喜欢让学生去探究“历史是什么?”在大一新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堂历史课上。学历史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你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哪些阶段最感兴趣?有没有发现哪些文学作品、影视资料和课本不一样等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才会有学习的情怀。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敏感、好学、好胜的特点,积极引导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问,大力倡导互问互答。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和老师对话时可能产生的思想上的顾虑,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使学生能够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另外也要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这样学生的提问就会越来越有活力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和欣赏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了设计有趣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云:“师从老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害怕老师,所以他们不会对他们教的课感兴趣。相反,只要自己喜欢的老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语言、行动、神态上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感到兴奋和快乐。
主体性表现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上。积极参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体学生参与;第二,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就课堂而言,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参与目标的制定和确认,参与范例的学习和讨论,参与练习和批改,参与评价和总结。就课外活动而言,要让学生参与制定活动主题和计划,参与考察、调查、访谈、咨询、征集、尝试等实践活动,开展交流、讨论、汇报、展示等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平等的心,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让学生主动学习。
第三,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能自主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贯穿学习方法的指导。俗话说:“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老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学生全部接受,却不知道它的“为什么”。他们只知道这件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他们很迷茫,一无所获。所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这个模式的核心。
历史课自主学习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主动思考课本上的一些观点和课后问题的答案,大胆质疑,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习惯。我一直认为学生向老师提问比老师向学生提问更有意义,因为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要求教师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先学会调查、获取和使用材料,再学会合作、交流和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言,最后学会多角度批判和看待问题。比如在“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上,我用“改革开放,家乡巨变”这个话题,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
第一步:自己调查获取材料。学生向父母、前辈、图书馆了解改革开放20年的人生经历或知识,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一步使学生学会自己收集生活资料,学会自己总结和整理。
第二步:讨论问题,享受资源。学生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不同的思路进行加工,进行交流、合作和欣赏,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立场和观点。他们在交流课上发现身边发生了那么多事情,比如农民的孩子谈论农村生活的变化;商人的子女谈论价格、税收和市场信息;干部子女谈精简国家机构,谈腐败;等一下。学生交流时,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回避社会问题。他觉得原来历史就在身边,是过去的现象。这些事实让他们兴奋,让他们思考,让他们产生复杂的心情,有强烈的欲望去表达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亲身参与学习过程,他们不仅开阔了视野,还知道了什么是史料,有什么用途。更可贵的是,他们知道如何设计自己的学习,如何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学会批判。由于学生自身生活环境的多样性,经过交流和了解,学生对改革开放20年有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形成了多种观点和感受。他们不仅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发展变化,而且了解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等等。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社会调查,有课堂讨论,有辩论。学生不仅丰富了对课本知识的感知,还能运用所学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入思考,发表独立见解,敢于批评,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老师和学生同台演出。老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有很多深入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学生效果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无论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接受能力有多么不同,教师在教学时都只能用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进度来指导他的学生。这不仅限制了优秀学生飞翔的翅膀,也让后进生上课吃了苦头。要改变这种准确的状态,我认为进行“自主探索、效果评估”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所谓“自主探究,效果评价”,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知识特点,在老师或同学的配合下(师生、生生交流、小组、报告等),利用各种媒体提供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解读思辨,探索发现知识规律,分析问题结构,构思解题思路,汇报学习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性格,适时转换课堂角色,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多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交互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爱好选择相应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效果评价”,让他们先进行自我评价,再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从而产生“* * *效果”,不断补充和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课上,我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战役、电影、问题等等,然后充分利用各种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网络信息展示给学生看。这项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强烈,学生主动发展的潜力巨大,学生的自主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以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核心,学生就能逐渐形成一种再生性强的基本素质,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