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是什么意思?

雾凇,俗称冰花树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结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形成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自然奇观。

雾凇的形成需要低温和充足的水汽,而具备这两个对雾凇形成极其重要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就更加难得了。雾凇不是冰也不是雪,而是无数零摄氏度以下尚未凝固的水汽在雾中凝结的结果,随风不停地堆积在树枝等物体上。

其特征是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的形成需要低温和充足的水汽,而具备这两个对雾凇形成极其重要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就更加难得了。

雾凇的历史记录

写于公元前770-476年的《春秋》记载了“树庄稼”,其中有一部分被称为“树介”,即现在所说的“雾凇”。“雾凇”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宋(公元420-479)所编的《林子》中。它的解释是:“寒气冻如珠,日光却不见,齐鲁谓之雾凇。”

这就是1000多年前文献中首次记载的“雾凇”一词。宋代曾巩《冬夜事》诗中有:“香暖榻,月暖千门。听说丰收年开始了,蜡烛卷更便宜了。”:“齐很冷,夜气如雾,凝结在木上。初看像下雪,日出飘满庭院,特别可爱。齐人叫它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