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钟的详细数据采集

在中国,水钟又叫“雕漏”、“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记录滴落时间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专门的容器记录水漏出来的时间(排水型),另一种方法是用底部没有开口的容器记录注满水需要多长时间(接收型)。中国的水钟,首先是排水式,后来是排水式和接水式并用或者两者一体。大约从公元85年开始,浮子上有漏箭的接水漏壶逐渐流行起来,甚至到处都在使用。

中文名:水钟mbth:水钟又叫:雕刻产地:埃及最早发明时间:约公元前1500年。用途:计时测时,水钟的历史,其最早的出现,历史,文化,中国介绍,机械钟的出现,历史遗产,风塔,俯视图,仪器平台,制造方法和时间测量精度各不相同。埃及人是第一个进行这种尝试的人。他们做了一个星钟图,用它来看哪颗星已经升起,然后计算晚上的时间。后来,他们做了一个影子钟来计时。随着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一根横杆的影子逐渐越过了一系列标记。法老塞提一世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统治埃及,在他的陵墓中发现了一套制作影钟的器具。日晷是基于这个简单的影子时钟。罗马人改进了我们今天知道的日晷,甚至制作了便携式旅行钟。水钟最早的历史根据埃及宫廷官员阿蒙内赫特的墓志铭,此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发明了水钟,一种“漏壶”。容器内的水位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算出经过了多少时间。这种钟对祭司特别有用,因为他们需要知道晚上的时间,以免错过在寺庙举行宗教仪式和表演艺术活动的预定时间。历史和文化的古代作者充分展示了这些水钟的影响,并描述了它们在不同背景下的用途。柏拉图写了一篇约公元前330年的文章,把律师描述为“被漏锅驱使……永远没有闲暇”的人。水铃甚至开始影响文学。“悲剧的长度,”亚里士多德抱怨道,“不应该由一个漏水的罐子来决定……而应该由与情节相称的东西来决定。”看钟显然已经被严格控制了。水钟在希腊和罗马的法庭上发挥了更有价值的作用,在那里它们被用来确保发言者不超过时间限制;如果议程临时中断,比如中途研究文件等。,出水管要用蜡堵住,直到恢复讲话。当运动会在罗马举行时,水钟被用来为比赛计时。后来,伊斯兰世界制造了华丽的水钟。哈里发·哈伦·拉希德曾从巴格达派出使节,向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查理曼大帝(742-814)的宫廷送去一个特别精美的水钟。11世纪,阿拉伯工程师在西班牙托莱多建造了一对大水钟。钟表上有两个容器。月圆时水慢慢灌满,月缺时水慢慢排干。这些水钟结构精巧,持续了一百年没有校正。历史大约1000年前,希腊人制作了更加精美的水钟。它的结构是这样的:储水壶的上侧有一个小孔,多余的水可以从这个小孔溢出,这样就可以保持一个固定的水位,维持一个恒定的压力。水从储水壶下部的小孔流出,注入接水壶。水壶里有一个直立的东西。立杆上装有一根箭杆,即“护铃器”。当水壶中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虹吸管将水注入旋转的摆轮(因自重而旋转),带动一排齿轮旋转,从而将计时用的鼓形圆筒根据昼夜长短带到新的位置。随着水壶水位的变化,“护铃器”在圆筒刻线上指出时间。这些线长度不等,其中一些线倾向于表示冬天的时间。传入中国的水铃是整个古代世界的标准报时方式。公元前6世纪传入中国。水钟一度成为雅典和其他城市的常见景观,现在这些城市中还发现了公元前35年左右建造的“城市钟”遗迹。这个钟的运转是由浮标控制的。当水从底部的一个小出口慢慢流出时,浮标一点点下沉。浮标很可能与一根圆杆相连。当圆杆下沉时,指示手柄随之移动。通往水井的台阶的磨损程度表明,蓄水池应该每天注满水。西欧人一直宣称机械钟的发明,钟表制造的第二次飞跃,是由他们完成的。有资料称,1321年,在法国鲁昂附近的一座修道院里,大钟上的一台机器奏出了一首赞美诗的旋律,这台机器很可能就是一座钟。大约在同一时期,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清楚地描述了一座引人注目的钟,而在1335年的事件年表中,也有一段文字第一次提到了米兰圣戈塔尔德教堂中的一座钟。然而,在这些欧洲早期钟表问世的几百年前,中国聪明的古代人就已经发明了机械钟。机械钟是为了满足准确记录众多王位继承人出生时间的需要而发明的,以便王室占星家确定天象对他们的影响,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继承王位。中国人在几个世纪里发展了更精确的水钟,包括用水银代替水的秒表,但这些水钟仍然不能满足占星家的特殊需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水钟是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4世纪)的产物——它的碎片于1905年在Kernek的Amun神庙被发现。风之塔希腊世界也有精美的水钟。雅典的“风之塔”是天文学家安德罗尼卡在公元前1世纪初建造的。顶部有许多太阳,内部有一个复杂的水钟。时间显示在表盘上。围绕表盘旋转的圆盘可以显示一年中恒星的运动和太阳在星座间的运行轨迹。俯视图公元72年,一群佛教僧侣和数学家制作了一种带有发条装置的天文仪器,名为“水运浑天俯视图”。从这个名字就可以想象,水为它提供动力——但机械原理在它的运转中起着调节作用。遗憾的是,没几年,这台钢铁制成的机器开始生锈;此外,由于寒冷天气导致内部结冰,时钟也出现了各种问题。976年,张思训用水银代替水建造了一座钟,但关于它的详细资料很少流传下来。图像平台为中国古代水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最著名的例子是北宋初年(约公元1086年)苏颂设计制造的“水运仪”。天文学家苏颂根据宋英宗的圣旨设计,于公元1090年建成,是中世纪中国钟表的巅峰。他的装置是一座30多英尺高的天文钟塔。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球形天文仪器,就是浑天仪。浑天仪由铜制成,由水驱动,用于观察星星。钟楼里放着一个天球仪,也就是一头大象,它的运行与上述浑仪同步,两者可以随时对比。钟楼前是一座五层的木质亭子,每隔一段时间,无论白天黑夜,都会出现木质的身影。木头人敲鼓,敲钟,敲钟,乐器,显示时间卡。所有的木制人像都是由巨大的报时装置操纵的。这个装置由一个巨大的枢轴轮提供动力,轮子上有一个木制的辐条来支撑水桶,水从漏水的水壶滴入水桶,这样整个仪器一次推进一个水桶。苏颂的大钟一直从1090运行到1126;然后它被统治者拆开,运到北京,在那里经营了几年。苏颂的“水运仪台”是中世纪中国钟表制造的巅峰之作;遗憾的是,在随后的100年里,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些技术并没有最终保存下来。水运仪台高三尺五尺六寸五分(约12米),宽二尺一尺。它是一座三层的木结构建筑,底部窄,宽度大。整个平台由一个水桶、一个木轮和一个钩形铁表盘组成。它的计时部分最初命名为“昼夜轮”,是一个精致的水钟。在这里,苏颂使用了一系列的夹子和枢杆装置,相当于现代钟表中的擒纵机构,通过大小齿轮的啮合来控制斗的转动和枢轮的运转速度。整个计时部分有五个木制亭子:第一层是昼夜钟鼓轮。轮子上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小木柱(充当凸轮)。你可以按时拨三个木头人的桨,拉木头人的胳膊,打一会儿鼓,初敲钟,初敲钟。第二层,车轮边有24个陈思木质数字,表示时间为12小时,相当于24小时。轮子上的24个木制人物随着轮子的转动准时出现在木制亭子前。第三层是雕刻的陈思转轮,转轮上有96个陈思本人,每时每刻都有一个人出现。第四层是夜间漏雨的金雉轮,可以拉着木头人更有顺序地多报,可以根据季节调整,适应长昼短夜的变化。第五层是夜漏陈思轮,轮缘上有38个陈思木像。木制人物的位置可以根据季节变化,从日落到日出的顺序排列更为有序。苏颂主持制造的这个水运仪台,既继承了我国汉唐以来在天文、力学方面的成就,又有所创新。昼夜轮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其擒纵装置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机械钟的始祖。制造做法找一根香,先用尺子量一下它的长度。点火五分钟后,再次测量其长度;五分钟后,再测一次。测了几次,你会发现,无风的情况下,香的燃烧速度基本没有变化。根据实验得出的燃烧速度,比如每五分钟燃烧1cm,就可以在同一根香上每1cm刻一个刻度。这样,它就成了一把衡量时间的“尺子”。只要看看烧香的时间长短,就能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古代的水钟也可以利用水流来计算时间。找一个空酒瓶,装满水,倒立,让水流出来。反复做几次,水用完的时间总是一定的;第一次需要几秒钟,第二次需要几秒钟。为什么流水和烧香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尺子”?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运动,时间与运动密切相关,只有通过运动才能显示流逝的时间。所以,测时间离不开运动。在没有钟表之前,古人用水火计时。据古籍记载,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滴时的“刻漏”,也叫水钟。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由几个铜壶组成,也叫“漏壶”。每个锅除了最下面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水从最高的壶滴下,经过下面的壶,滴到最低的壶,滴得又细又均匀。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青铜人,手里拿着一个漂浮的木箭。锅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上面的刻度,你可以知道时间。燃烧正时也有很长的历史。中国古代有一种“火闹钟”:在船形的槽里放上香,在香的某一点,用细铁丝系上两个铜铃,横挂在放香的小“龙舟”上。熏香从一端点燃,烧到系细线的地方,两个铜铃落在下面的金属板上。当人们听到噪音时,他们知道预定的时间到了。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告诉我们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这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练习。自古以来,人们也用这项运动来计时。人们制作了日晷[gu ǐ],是一种“太阳钟”。它利用太阳阴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然而,在阴天和晚上,“太阳钟”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