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五大名宴是什么?

满汉皇家盛宴

“满汉全席”是一种兼具满汉风味的盛大宴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古典宴席。它的规模宏大而高贵,程序复杂,中国人和汉族人吃的都是珍贵的食物,南北风味兼而有之,菜肴多达300多种。正宗的满汉全席是什么样的,菜品如何分类?最广泛使用的是乾隆沈嘉年间李斗写的扬州方舒记录中记载的满汉宴会菜单。但由于满汉全席的来源有很多猜测,所以不清楚这份食物清单是否是最原始、最正宗的。目前满汉全席采用山八宝、海八宝、禽八宝、草八宝等珍贵材料,采用满汉烧烤、汉炖、煮、煎等工艺,多为108道菜。

关于满汉全席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说康熙皇帝南巡,在设满汉全席前曾在扬州停留。这种说法在扬州最常用来宣传市内八大名宴。二是源于清乾隆年间,因为清乾隆年间李斗在江苏仪征所作的《扬州画船记》第一次列出了“满汉全席”的菜单。第三部分摘自陈先生主编的《满族宴席全集》。这本精彩的书据说来自清宫,但它实际上来自孔子在曲阜的“盛宴公爵府”。相传孔府有“常规”和“上品”的宴客。前者有67道菜,后者有123道菜,而且都很讲究喝酒。直到清代,大学者阮元成为“盛宴公府”的女婿,成为两广总督,孔小姐一家以厨师为聘礼,孔府秘制的“府菜”才得以发扬光大。后来孔的厨师自己出来开店,但不敢标榜为传,也不敢标榜为巡抚府,就取名为“满汉全席”,流传至今。

另一本书指出,“满汉全席”实际上源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明路宴”。当然,这一切都有点开玩笑的味道。由于真书中有记载,目前有据可查的书是《扬州方舒录》,所以我个人认为它应该出自清代。是乾隆时期还是康熙时期,还有待考证。

总之,满汉全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入关到顺治、康熙、乾隆来时,历代皇帝对满汉民族和睦相处的渴望。

孔子宴

我以为这个酒席,顾名思义,应该很好理解,没想到解释五花八门。但总的来说,可以肯定的是宴会规格相当高。是接待贵宾、就任骑士、庆生、婚丧、祝寿的特殊高级宴会。宴席可以分为几类,包括家常菜宴和皇帝、钦差大臣的宴席。各种宴席包罗万象,是中国宴席的巅峰之作,完全遵循孔子“精食不厌,精食不厌”的原则。

春秋末期,孔丘代表着没落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是中国儒学的始祖。他主张人的言行要服从“礼”,认为“礼”是社会的最高规范。因此,后世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创造的宴席,自然表现出“礼”的基本形态。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讲究饮食。随着皇帝的不断加封和追悼孔子,盛宴公爵千古不朽。此外,皇帝、钦差大臣等官员来曲阜祭奠孔子,有的还带了厨师。渐渐地,孔府宴集全国各地之精华,鲁菜之精华,其特点是色、香、味、形、名、料俱佳。儒家美食的原料包括珍贵的驼蹄、熊掌等。,还有当地的特产,比如微山湖产的鱼虾,这些都是儒家美食中常用的,由特约租户供应。

品尝孔府宴不同于一般的宴席。比如婚宴前要放鞭炮,每一道菜都要用独特的方式处理。而且孔子的每一道菜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菜名的命名极其讲究,影响深远。有的用传统名称,有的典雅古朴,富有诗意,如“十里银杏”;也有用来赞美自己家族荣耀或者表示好运的名字,比如“好运”等等。孔府宴也很讲究容器,用银、铜、锡、漆、瓷、玛瑙、玻璃等餐具,是用来盛东西的,以其形象为完美。在各种容器中,除了鱼、鸭、鹿等特殊的象形餐具外,还有方形、圆形、元宝形、八卦形、云形等器皿。这些容器装饰了垫子的华丽。

孔子宴五宴:

寿宴:孔府有专门的本子记录盛宴公爵、夫人、儿子、小姐及其至亲的生日,并会举行宴会庆祝,形成寿宴。生日会上的名菜佳肴,精美绝伦,餐具精致,陈设雅致。菜名也有不同的含义,如“寿长”、“寿惊鸭”、“长寿鱼”等。精心制作,其“一品寿桃”是孔子寿宴上的第一道美味。

花宴:这是盛宴公爵在他儿子的婚礼和他年轻女士的婚礼上举办的宴会。孔子一直嫁的都是名门望族,所以花宴自然高贵体面。在这种宴会中,“Xi”二字是空的,在宴会的中央有一个“双喜”形状的高盘子。菜名也是贴切优雅。如《桃花虾》《鸳鸯鸡》《凤凰鱼翅》《告上法庭》。

喜庆宴:孔子家所有喜庆的事都要设宴祝贺,如被封、被袭、被赐子等。这种宴会往往能突出节日的气氛。这道菜的名字是多么美丽和吉祥。比如《炸鸡》、《阳关三层》、《四喜相逢》。

迎宾宴:是迎接圣驾、招待宫臣等高级官员使用的宴会。由于孔府特殊的政治功能和地位,历代皇帝都崇尚儒学,有时皇帝来祭拜孔子,有时又派王公大臣接待这些高官。宴席规格很高,桌上有“凉粉炖小燕子”、“熊掌烤牛筋”、“御笔猴头”等美食。其中最豪华的是清代满汉全席,是专门为皇帝和钦差大臣准备的盛宴。造型各异的锡餐具404件,名菜196道。比如满族的全羊烧烤,汉族的驼蹄,熊掌等等。孔子的宴会讲究排场。除了“满汉全席”,还有“全羊宴”、“鱼翅宴”、“海参宴”和四三张席。

家常宴:是孔子用来接待亲友的宴席,菜肴常随季节变化。除了内部厨房和外部厨房,还有一个小厨房可以自己做饭。

全鸭垫

起源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其特点是宴席由以北京填鸭为主料烹制的各类鸭菜组成,有100多种冷热鸭菜可供选择。用同一种主要原料烹饪各种菜肴构成了宴会制作者的特点之一。著名的国宴有:天津的全羊宴、上海的全鸡宴、无锡的全鳝宴、广州的全蛇宴、苏杭的全鱼宴、四川的豆腐宴、xi的饺子宴、佛教的素宴等等。

上面那段用的最多,不过我也看到过全鸭宴是山东风味的宴席。不过我更喜欢上面那段,因为有一份上世纪30年代的鸭宴菜单,是一位经常光顾全聚德的外宾保存的。现在它在首都博物馆。

邵伟宴会

古代名宴。唐代流行专门为学者进入某个部门或升官而举行的宴会,是中国庆功宴的典型代表。“烧尾巴”一词起源于唐代,有三种说法:一种是猛兽能变人,但尾巴不能消失,只能烧;第二,都说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烧尾巴才能被接纳;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认为“烧尾巴”是一种仪式,表示从原来的身份突然转变。

第三,据说鲤鱼跃龙门,必须是天火烧了尾巴才能变成龙。这种说法起源于唐中宗时期。据说有一个叫杨载斯的官员,为了拍皇帝的马屁,大张旗鼓地做了一桌美食,可是菜做好了,却不知道该给宴席起什么名字。这时,他听到有人报告:“龙门寿阳任军到了!”听到这里,他想起了鲤鱼从龙门跳下时需要天火烧尾巴的故事。于是,“烧尾巴”这个词就有了百折不挠的含义,是大有前途、官大富贵、帝王无量的象征。

这三种说法都有促进和更新的意思,所以这个宴会被命名为“邵伟宴会”。唐代的“烧尾”宴虽然流行过一阵子,但也只持续了二十年左右,直到苏桂开始。《唐书·苏桂传》记载苏桂拜尚书右仆,射中书三品。进徐国公时,他从未向皇帝献过“烧烤宴”。当时不仅官员们嘲笑他,连中宗皇帝也沉默了。面对明朝的讥讽和皇帝的不满,苏贵直接向中宗皇帝进谏:“丞相辅佐皇帝管理国事。现在,米贵了,老百姓吃不饱,警卫连三天没吃饭。我虽无能,不敢烧尾巴。”中宗也只好默许。从此以后,“烧烤宴”就不再举办了。

烧烤的菜单[根据魏菊元的食谱(部分)]:

餐小吃:聚圣奴(蜜粉)、婆罗门轻高面(蒸面)、贵妃红(红香酥面)、汉宫棋(水煮印花圆面)、长寿粥(食疗食品)、甜雪(蜜饯面)、单笼金奶糕(蒸香酥面)、曼陀林样夹心饼(烤箱烤饼)。

菜肴和汤:铜牛肠(用羊油烹制),烤明虾(烤活),白龙腰(用反复拍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丝(炒羊肉丝,切成一英尺长),雪宝宝(青蛙上有豆芽),仙人钟(牛奶炖鸡)和哮天酥(鹿和鸡一起炒)。

宴会的食物清单包括唐人的《回笔记》、《岳笔记》、《五代小说》和由中国商务印书馆、、王子辉注释的《清代饮食》。

文慧妍

文化宴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学创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上自由活泼,内容上丰富多彩,追求高雅的环境和情趣。一般更多选择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席间,美食美酒,诗词歌赋,歌舞升平。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艺作品都是在文化宴席上创作的。著名的《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兰亭会议上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