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论文?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让亿万中国人感到骄傲。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和外族入侵,却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历经沧桑。虽然在一些短暂的历史时期中断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总体上没有中断过,总体上变化不大。以下是三篇关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第一部分:新媒体环境下汉中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型分析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汉中为切入点,探讨借助新媒体技术,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与传承。分析汉中地区经典成语故事、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戏剧、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创新与传播,探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与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公众民族情怀与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传统文化;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现代化改造与传承;

1的研究背景

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意义在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人们在现有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和传统文化才能相互继承、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1]“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发展的传承出发,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创新。”[2]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是继传统报纸、广播、户外、电视之后的“第五媒体”。其强大的功能,主要依托发达成熟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移动网络、区域无线网络等技术渠道,以及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实现了海量信息和娱乐系统的在线享受。新媒体技术使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平等。人们不仅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还可以接收和享受信息,并与周围的人和事以及世界进行互动。“新媒体的特征是交互性和即时性、大众性和娱乐性、多媒体和超文本、个性化和社区性。”[3]新时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将新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相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汉中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截至2011年6月,汉中有国家名录6个,省级名录39个,市级名录59个。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反映历史文化的故事传说、民间戏曲,到贴近人民生活的各种民俗活动。”[4]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蔡伦造纸传说、洋县佛教音乐、镇巴民歌、杜、洋县插花放烟火技艺、洋县社火等。汉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丰富了汉中当地的传统文化,迫切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现代转化和传承。

3汉中本土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形式下的现代转化与传承

(1)汉中经典成语故事传说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一页。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令人回味的历史风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和人生经验。汉中历史悠久,汉三国历史文化比较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着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和历史传说,如明朝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一人得道、张骞故事传说、连泉放水、赞美传说等等。对经典成语的故事、传说进行整理,标注拼音,做成电子书样式,配以真人发声、名人朗读的音频;也可以做成幻灯片PPT,配上相应的图片。有条件的话可以用GIF动态图片,更有吸引力。此外,还会将文化典故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或者制作音频节目,将文字转化为音视频,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借助手机APP的线上推广宣传,实现文化的现场传递。

(2)汉中地区传统手工艺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工具和材料,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的体验和理解,凝聚在造型、图式、技能、文化等元素相对稳定的器物中。[5]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由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汉中保留了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如汉中面皮制作技艺、蔡伦造纸技术、汉中张摩崖石刻拓片技艺、洋县麻纤维编织技艺、城固泥塑、洋县花炮、谢村黄酒酿造技艺、西乡皮蛋制作技艺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当地手工艺品急需关注和保护。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让传统技艺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了解。

因此,对蔡伦造纸技艺、汉中米粉、谢村米酒等汉中地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视频加工将被完整的记录下来,加工环节的细致完美的展示将引起观众的感性欲望和好奇心。通过拍摄纪录片或微电影,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观众在欣赏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汉中传统民俗文化的转化与传承和新媒体形式的民俗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典故和众所周知的民俗活动,汉中见证了历史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开放。与陕南其他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相比,汉中的民俗文化有着更加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是汉中的民间文化,即汉中民间形成并保存下来的民间艺术,如汉调、镇巴民歌、洋县佛乐、端宫戏等。对于新媒体形式的转化,可以邀请一些老艺术家和有经验的民间艺人进行现场表演,通过现场录制和后期制作形成音视频作品,通过各大视频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投放,也可以由当地政府开始运作,在当地车站和主要公共场所的LED屏幕上播放。

其次是汉中的民俗活动,汉中的民俗活动种类繁多,如南郑协水社火的高跷、南郑新集的莲花船表演、略阳羌人的羊皮鼓舞、洋县的漳头布袋戏、洋县的社火、老君庙会、春官发的春贴、勉县武侯墓清明节等。这些精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展示了汉中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转化和传播,可以利用一些官方和非官方的网络进行传播,充分挖掘民间传播的力量。比如知名视频网站的主播,比如毕丽毕丽、Ac Fun、斗鱼、Tik Tok等,可以受邀参加直播活动并有实时直播和互动。借助主播的个人影响力和自媒体视频平台的强大扩散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人了解汉中独特的民俗活动。此外,借助微信,建立了汉中民俗活动公益宣传微信官方账号,推送给广大网络用户,具有一定的宣传展示效果。

(4)VR技术与汉中文化旅游景点的在线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仿真环境,是实体行为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场景和系统模拟,能使用户沉浸在环境中。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还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即各种文化旅游景点。其中有石门栈道、古汉台、祭台、饮马池、武侯墓、张亮庙等。政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对这些文化旅游景点进行精确测绘,然后通过计算机3D建模,建立网上文化博物馆。还可以在各大城市设立城市文化旅游景点的VR体验馆,让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在不亲临景点的情况下,借助VR设备在线漫游、体验三维沉浸式虚拟游览,并能与景点内的物体进行互动,从而获得三维全感官的综合体验。与以往游客进入景区的体验相比,这种新的游览模式保持了景区各区域各种参数和信息的完整收集和提供,同时也降低了参与体验的门槛,使游客获得多重感受和身心的充分满足,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思考和设计理念。

4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中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与传承的可行策略,提出借助在线网络媒体技术、各类视频平台和VR技术,对各类文化遗产进行视频化、立体化制作的发展路径。这一想法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加大新媒体的传播力度,让汉中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深入人心。

参考

王孟奇,吴增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维度与限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1):1-7。

[2]石著。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剧院之家,2019(12):219+221。

[3]张杰,苗,云,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特征及对策研究[J].城市党报研究,2020(03):90-92。

[4]潘秀梅,张慈。陕西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分析[J].美女与时代(一),2013(07):43-45。

[5]何朝海。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