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扬州嘉定的三个屠夫。
10日扬州嘉定三屠夫指两件事,即:
1,扬州10: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大屠杀。指的是史可法带领扬州人阻止清军南侵,保卫战失败后,清军对扬州人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初的《扬州十日》和史学家纪的《明略》都记载了这场屠杀持续了十天,因此得名“扬州十日”。
2.嘉定三图:
嘉定三图为1645,为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清军进攻嘉定后,清军三次屠杀城中平民。
扩展数据:
在扬州的第10天,扬州人民齐心协力抵御敌人。根据史可法纪念馆的记载。在保卫扬州城的战斗中,人民积极参战。有的赶到城头上修补工事,有的协助士兵在城里巡逻,甚至妇女老少都出去收集砖石、石灰,制作刀剑、枪炮、弓箭。樊纲,一位退役的军事统帅,召集了一批有志之士加入守城队伍。
为了摆脱儿子的牵挂,母亲一头撞在了一块石碑上。城市被攻破后,市民要么死于与清兵的巷战,要么自杀。200多名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
众学子高洁孝顺,在衣襟上写下:“一、积极向上,淡泊扬,古今一致”,在上吊自尽;医生巴,画家鲁豫,船民刘、徐,都不肯死;拒绝自取其辱的女人不计其数。
扬州十号是日本人的阴谋吗?
清军攻破扬州城,进行大屠杀。据日本流传的《扬州十日》记载“查焚尸书记载八十余万,闭门落井投河烧囚者心不在焉”,意思是仅发现的尸体就有八十余万,溺死、烧死、俘虏的不算在内。这个数字在清末被很多反清人士广为宣传,至今仍有很多人相信。各种资料显示,“扬州第十日”确实存在,但数字上真的可信吗?
第一,扬州有没有80万人口
据史料记载,扬州府人口最多的年份是万历六年,户口和人口状况为“147216户,人口817856人”,也就是说扬州府有81万人。这是扬州府,不是扬州城。扬州府除扬州城外,辖高邮府、泰州、通州、江都、甘泉、仪征、兴化、东台、宝应,合称“三州六县”,扬州有村有市。显然,当时的扬州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住在扬州城内,所以扬州城不可能有80万人口。
扬州
新中国成立之初,扬州城的面积是5平方公里,而明末只有3.9平方公里。当时的扬州城远没有唐宋时的扬州繁华,在当时只是个二流城市,所以城市规模更小。80万人不可能都住在5平方公里以内,更别说3.9平方公里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卢湾区才达到这样的人口密度,这在几百年前的扬州是不可能的。扬州是南明的防御中心之一。清军南下,当地百姓和官僚开始四处逃亡。出逃后,可能所剩无几。
作为对比,可以参考当时南方其他城市的人口。南京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城市。参考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撰写的论文《明代南京人口变动初探》,我们知道,明末南京人口只有40万左右。
剃须顺序
第二,《扬州十日》是伪书
扬州十天
晚清时期,出于反清的需要,当时的人们并不怀疑该书的真实性。但时过境迁,当人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这本书时,就有些奇怪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挑拨满汉关系,企图瓦解中国。其中著名的内藤湖南提出“明朝以后就没有中国了”。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也曾广泛反对文告《扬州十日书》,这次又突然在东京的一个图书馆“发现”,难逃伪造之嫌。
湖南内藤
该书不仅出现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还将过去的无名氏改为江都人王秀初,自称是“扬州十日”的见证者和幸存者。其内容也有很多矛盾之处。书中记载的扬州地名多有错漏。扬州学者朱智波曾提出,这个“王秀初”不仅不是扬州人,甚至连扬州都没去过。在这本书里,除了史可法,其他人都没有任何历史记载。《扬州十日》第一句是“姬友夏四月十四日,巡抚史可法自白洋河坠下,摇摇晃晃到扬州”。根据应延吉的《绿磷废》记载,白杨河是在前年11月初七落下的,时间相差半年。
史可法纪念馆
另外,清军入关时,当时的高官不会说中文,将军和普通士兵也不懂中文。但书中记载,王秀初能清楚地了解清军之间的交流,并与清军对答如流。有学者分析了该书的语言,发现不像是明末的风格,更像是晚清或者日本人的风格。文章还有一个瑕疵。文中记载清军说:“我辈征韩,掳女数万,无一失节。”首先,明清两代的中国人明确称朝鲜为“朝鲜”,只有日本还称其为“朝鲜”;文中记载的“被俘妇女数万人”,在清代文献中没有记载,在朝鲜史书中也没有记载。
清军
另一个很大的矛盾是,清军大规模屠杀80万人后,文章中记载,扬州城内分发给百姓的救济粮有几千担,很多人来领粮“一下子就跑出来了”,抢粮时大家都“不顾亲友”,到第五天“几十代人都盖了”。所以,扬州城的幸存者不在那里。所以如果真的发生了大屠杀,城市里还能有那么多人活下来,那么这个消息肯定会广为传播,全国的人都会知道。但当时的《国缺》等史书并没有记载此事。
3.清军入境政策与大屠杀的矛盾
清军入关的目的不是像过去的少数民族那样掠夺和保卫边境,而是要夺取天下。多尔衮规定清军不得做错事,多尔衮与将领们立下誓言:“入西征,不滥杀无辜,不掠夺财富,不焚烧房屋。与其约,不如犯。”所以清军在北京受到了当地百姓和官僚的欢迎。清军入侵弘光政权时没有理由进行大屠杀。《扬州十日》解释说,是因为当时巷战残酷,清军在抵抗中面临重大伤亡,所以愤而屠戮。其实扬州的巷战只持续了一天,对于清军来说还算顺利。
多尔衮
其次,根据当代学者的计算,当时入关的清军总人数约为20万,其中驻京军有6万多人。朝鲜使节在《韩王报告》中说“若听衙门之言,必累百兵待夏”。而剩下的部队,还要对付李自成、张、等部队,并驻扎在冀、鲁、豫、晋、陕等地,而只留三万左右南下进攻政权。清朝不攻扬州的原因是兵力单薄。3万人在扬州10天屠杀了80万人,即使没有人配备现代化武器。面对屠城,数十万人拼死一战,他们的三万大军也难以招架。
4月25日扬州失陷,清军于5月5日开始吞并江北进攻南京,5月8日正式向江南镇江发起进攻。据《扬州十日》记载,五月初二,大屠杀已经停止,尸体处理完毕。那么80万具尸体,再合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必然导致瘟疫等等。但是,扬州大屠杀仍然缺乏物证。必须有一个地方埋葬80万具尸体。远在战国时期,赵的40万大军在被屠杀,那里也有战国遗骨。1作为证明。但扬州城的80万块骨头,没有遗址作为证明,很难让人信服。
当然,这篇文章的小写并不是刻意否定这段历史,相反,是在澄清历史。清朝入关时,江南发生过几次大屠杀,但数量远没有《扬州十日》中记载的那么夸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当有一个王朝的变化,其屠杀是不可避免的,如,项羽,常遇春和张。当时大力推动清朝大屠杀推翻清朝。现在,时代变了。从5个民族到56个民族,民族团结是时代的主题。
扬州十中是国耻吗?
当然,清扬州十周年是真的。因为史可法誓死保卫扬州,清军损失惨重。清军总司令爱新觉罗·朵朵为了泄愤,下令屠戮扬州百姓十天不封刀,扬州城内尸横遍野,堆积如山,血流成河。十日扬州死了八十多万汉人,满人对扬州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数不胜数!
嘉定惨案在哪里?
;?嘉定三图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嘉定区。嘉定三屠指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后,嘉定城内百姓被迫剃发的历史事件。多尔衮颁布的剃度令,名为“留发不留头”,造成大批叛军被屠杀,其中不乏投靠的普通百姓,是清军两大暴行之一。
嘉定三图现在在哪里?
嘉定三图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嘉定区。嘉定三屠指明末清初清军入关后,嘉定城内百姓被迫剃发的历史事件。理发令一出,就遭到了嘉定城民众的强烈抵制。
多尔衮名为“留发无头”的理发令,导致清军刽子手李成栋在嘉定城大屠杀。除了反抗剃光头的百姓,也有不少普通百姓投靠,伤亡近十万,是清军两大暴行之一。
在上海嘉定区,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遗迹,如嘉定城西的后黄桥和回龙潭公园的后黄先生纪念碑。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还有吴为此事所写的题词,表达对这一事件的沉痛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