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的历史地位
如果说素有“杨一儿”之称的扬州是“女人”文化,那么江对岸的镇江则是“男人”文化。
在哪里看中国,你可以看到美丽的顾北大厦。多少事起起落落,悠悠岁月。长江一望无际。
我太年轻了,没有停止在东南的战斗。谁是世界英雄?曹流。孩子们应该像孙仲谋一样。
贾玄辛弃疾先生的《南乡子登京口顾北亭怀》深刻地表现了曹操南下攻打孙权,但久攻不下,于是让曹操说出了那句微妙难言的名句“生个孙仲谋那样的孩子”(不知道当时曹丕、曹植等人是否在场,估计当时听了也是憋屈的)。
这首诗里提到的“京口”,就是现在的镇江。辛弃疾也在镇江北固山上,回望历史上的往事,想起三国的孙权。
镇江
刚才提到的镇江,古称京口,其实也叫润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镇。我们还可以看到:镇,镇守的意思;江指的是长江。
京口东连吴、惠,南连江湖,西接城市,也是大都市。
这是《隋书地理志》中对京口地理位置的描述。从地图上很明显。镇江依山傍水,形势险要。保卫河堤之地。因此得名镇江。
镇江,男人的地方,我刚才也说了,男人的文化自然是男人的城市。如果说扬州是风流之地,那么镇江就是金马之乡。“环抱钱山,浸淫中横,百战百胜,控制南北”,其兵家之道为历代帝王所重视。他们有的在这里建城,有的在这里驻扎重兵。
“连山三面连,大江横,大江千里。就像老虎出洞一样。古人以为京口酒可饮,兵可得。”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镇江完全处于可攻可守的军事地位。
冷兵器时代,地形是一个军事城市是否具备攻防能力的首要前提。从我们的角度来看,镇江位于长江南岸,与扬州隔江相望,在其上游是六朝古都南京,在江南地区尤为重要。一旦镇江失守,敌人直接逆流而上,立即到达南京城下,就连东南两湖平原也是大开大合,被困在敌军铁骑之下。不过镇江也不是那么容易沦陷的,不然为什么历朝历代都这么重视!
镇江的地理位置
镇江北部有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座山,故称“京口三山”。京口三山虽然海拔不高,但三万人相邻,可以形成俯瞰长江的一角。镇江守军只要派点兵马镇守三山,就有胆子不当了!在古代,三山是一个天然的堡垒,江北以南的敌人要进攻镇江就要经过三山。
焦山
镇江虽然有35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三国时期。
公元205年,成为江东主人的孙权以镇江为江东治所。作为吴栋的心脏,孙权对其发展不遗余力。建国后孙权迁都建业之前,镇江逐渐成为江北至江南的水上运输线,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货物和船只来来往往,仿佛是一个交通枢纽。但此时的镇江只是一个交通城,并不是真正的军事重镇,因为东吴和魏的战场在安徽合肥,当时叫合肥,镇江算是东吴的腹地。
真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的结果是中国大乱,北方陷入战乱。司马睿迁都建康,重建金朝,史称东晋。生活在江南一隅的东晋,为了抵御江北之敌,自然建立了沿江防线。当时的扬州、荆州军事统帅郗鉴看到了镇江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将巡抚公署迁至镇江,并亲自担任京口刺史。后来江南世家大族谢执掌东晋朝政,以谢安为丞相,谢安侄子谢玄领兵外线,谢玄在镇江领兵外线。为了抵御北方前秦苻坚军队的南进,在这里建立了北府军,士兵来自扬州、镇江等地。而这支北府兵更是战功卓著:淝水一战击败了苻坚的前秦军,一战成名..
不仅如此,后来南宋开国皇帝刘裕还是北府兵的大将。更巧的是,刘裕是镇江人。作为土生土长的镇江人,他非常重视镇江。所以他临死前还不忘嘱托他的继承人刘裕立下遗嘱:“京口之都,十分重要,不可近宗室而居之。”以至于后来的齐梁陈也视京口为险地,派重兵把守。
刘裕
隋唐统一,南北统一,镇江所谓的军事地位一落千丈,于是改名润州,象征江南好风光。然而好景不长。北宋末年,随着靖康之变,整个北方落入金人手中。赵构,宋朝的房间,重建了大宋朝在江南,这就是所谓的南宋。
但北方的金兵并不满足,于是率军南下,先攻下扬州,再直抵镇江,势如破竹。赵构惊慌地逃向大海。当时南宋抗金将领镇守镇江,镇江黄天荡以千余人击溃数百名镇江金兵。韩世忠是其中之一。他率军镇守镇江,以千余人击溃数百名镇江金兵,迫使镇江金兵退回江北。而这场战役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黄天的胜利”所以南宋得以住临安152。
黄天荡凯旋。
南宋和金朝的分界线是从秦岭到淮河,但淮河地区属于“三不管”地带。宋兵不是重兵驻守,而是沿江重兵把守。镇江作为长江南岸的门户,扼守长江,一直是南宋的前线。即使在南宋以后的历史上,无论是的郑军和清军,还是近代的清军和英军,任何战争都是镇江首当其冲。
正如我的题目所说,镇江是最不江南的,甚至是江南城市中的一个异数。镇江是个例外。其他城市在后方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它也多次走在前列。虽然江南的其他城市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抵抗侵略者,比如扬州和南京,但是俗话说:建业有京口,洛阳有金梦。自孙吴起,东南必有荆江,以防万一!
如今,我们镇江不需要一个有军功章的战士。对于我们来说,镇江这个名字只存在于褪色的记忆和课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