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死时多大?管仲死时几岁?

齐桓公死于64岁,管仲死于79岁。详情如下:

齐桓公(公元前765438年+公元前06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是春秋时期齐国第15任君主,姓蒋,名鲁。

齐桓公是姜太公鲁商的第十二代孙,是Xi公爵鲁夫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位爱国人士。齐桓公Xi的长子齐襄公和齐桓公Xi的侄子公孙无知在齐国内乱中死去后,齐国的儿子小白和公孙子久成功地争夺了皇位。

齐桓公以管仲为丞相,进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军民融合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681年,在齐北兴(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朱等诸侯,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取代周为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的华夏诸侯遭受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抗夷”的旗号,北攻山戎,南伐楚,成为中原第一霸主,受到周天子的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死后,又雇佣了夷雅、竖雕等反派,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管仲(公元前723-645),姬姓,管氏,义武,仲子,石经,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原名管子、管以吾、管,是的后代。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开创者”、“圣人之师”、“中华文明保护者”、“中国第一相”。被道教列为“丙申太岁管仲将军。”

管仲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个学派的思想体现在《管子》中。这本书篇幅宏大,内容复杂,思想丰富。比如《牧民》《形势》之类的文章,讲的是称霸政法;《奢谈》、《治国》等文章讨论的是经济生产,这也是《管子》的精髓,可谓齐国主导的经济政策;《七法》、《孙子兵法》等关于孙子兵法的文章;周鹤和晏殊谈论哲学和阴阳五行。其余如大匡、小匡、解、弟子本分、冯禅等都是杂说。《管子》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著作。

管仲在任内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即让强兵富裕起来,重视商业,并因开创了国营妓女制度而一度被中国的性产业奉为守护神。其生平传记载于《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严观列传》、《管子》、《左传》等。北宋苏洵的《论语·关》对管仲的事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