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织工业历史的渊源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纺织工业发展迅速,仅棉纺厂就有50万锭。)

青岛纺织工业起源于1902,是青岛的母体产业,也是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在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岛纺织为推动青岛城市化进程、培育岛城工商业、促进全国纺织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培育青岛城市文化、精神和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19世纪末,青岛曾经有过规模的纺织作坊和染坊。

1902年,德中合资的德化缫丝厂成立,从1916到1936建立了八家日资纱厂,使青岛的机器动力纺织逐渐形成,成为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武力侵略掠夺青岛经济。掠夺手段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投资集中在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纺织业,仅从1916发展到1926 10。在吉焦铁路青岛港四方站至沧口站,先后建立了内外棉纺厂(国棉二厂前身)、大康棉纺厂(国棉一厂前身)、宝来棉纺厂(国棉九厂前身)、富士棉纺厂(毛纺织二厂前身)、龙兴棉纺厂(国棉三厂前身)、中原棉纺厂(国棉六厂前身)、铃木丝绸厂等大型棉纺厂。

1935至1936两年间,上海纺织演出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国家第五棉纺厂前身)和丰田第一棉纺厂(国家第四棉纺厂前身)先后在沧口建厂。

如此大规模、快速的资本掠夺,在世界纺织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37“七七事变”前,青岛9家棉纺厂共有工人3300多人,成为青岛产业工人的核心力量。

青岛纺织工人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榨,最终以产业工人的主体登上了青岛工人运动的舞台。

其间,青岛各棉纺厂工人不仅消极怠工、破坏设备进行反抗和斗争,还多次举行大规模反帝反封建联盟(仅1925就连续举行了三次抗日联盟)。

支持张学良、杨虎城迫使蒋介石抗日的爱国行动。

声讨* * *军勾结帝国主义进攻包围革命根据地。

支持红军和苏维埃政权。

青岛纺织工人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带动了青岛产业工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斗争,成为青岛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青岛纺织管理机构的变迁

1946 65438+10月2日,中纺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

该公司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背景下,由国立财经学院院长宋子文提议成立的。

经过紧张的筹备,出任中纺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的范成川动员70余人从重庆飞抵青岛,在茌平路1号(现馆陶路3号)成立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

65438+10月25日接管大康、内外棉、龙兴、丰田、上海、工大、宝来、富士、同兴9家日资纱厂,分别更名为中纺第一至第九棉纺织厂。

有443,504锭,58,848锭,6,830台织机。除生产民用棉纺织品外,还承担“军工”任务,生产军用布和纱线。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军管会接管中纺青岛分公司。

此时,青岛纺织工业仅拥有389074锭,40216线锭,8064台织机,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为了恢复战后经济,建设新中国,青岛纺织企业在工人的努力下,仅用了10多天就全部恢复生产。

1951年,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更名为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以“中纺”命名的棉纺织厂也更名为国营青岛第一至第八棉纺织厂,印染厂、针织厂也更名为国营青岛印染厂、国营青岛针织厂。

此时,青岛分公司拥有国有企业19家,私营企业480家,拥有纱锭418000锭,织机131台。

1953,青岛纺织管理局成立。

到1957,下辖棉纺织企业9家,棉纺织厂32家,印染企业15家,针织再生产厂9家。

年产值5.4亿元,年利润6369万元,税收481.8万元。

1958 65438+2月,山东省纺织工业厅成立,青岛纺织管理局、青岛染织局合并为青岛纺织工业局。

1962年3月,青岛纺织工业局与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合并,组建山东省纺织工业局,设在青岛。

截止1965年底,青岛纺织共生产棉纱37.99万条,棉布2.95亿米。

年产值6.62亿元,年利润654.38+0.29亿元。

1970,青岛纺织工业局重新组建。

截止1975年底,青岛拥有纺织纱锭43.2万锭,织机10236台,线锭106657锭,毛锭1660锭。

年产棉纱44.37万条,棉布3.033亿米,印染布2.28亿米,毛毯1.06万条。

年总产值8.89亿元,年利润1.11亿元。

1984年7月,青岛纺织工业局更名为青岛纺织工业总公司。

1987年9月,青岛服装公司划归青岛纺织总公司领导。

到目前为止,青岛纺织工业公司拥有47.7万锭和9500台织机。

年产值20.26亿元,利税2.45亿元。

(1994,青岛国棉五厂配备国际提花织机)

1995年4月,青岛纺织工业总公司转制为资产管理公司,更名为青岛纺织总公司。

2002年6月,为加快青岛纺织公司的职能转变,成立了青岛方鑫实业有限公司(青岛莲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自此,青岛纺织总公司和清纺联控股集团分别作为“稳定平台”和“发展平台”,携手并进,共谋发展。

(2007年成立的清纺联银龙纺织有限公司配备的国际先进提花织机)

历史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各行各业的“红五月”劳动竞赛中,由青岛国棉六厂价值车工郝建秀创造的“郝建秀工作法”,作为新中国纺织行业第一个科学的工作法,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

接着,青岛纺织确立了“五一织造工作法”和“五三保存工作法”,极大地促进了解放初期青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全国纺织业的发展。

青岛纺织,在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管理体制、技术力量、产品质量、产值、利税上缴和产品出口等方面,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赢得了“上海(青岛)、青岛(天津)”的美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岛纺织向国内外各纺织行业输送了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先后支援了越南、圭亚那、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日利亚、赞比亚等国的纺织工业建设,支援了北京、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新疆等地新建棉纺厂。

同时在枣庄、平阴、德州、滨州、蒙阴、济宁、临清、诸城、临沂、惠民、菏泽建设了15个分支机构。

截止1995年底,青岛纺织累计为国家实现产值近400亿元,上缴利税100亿元。

青岛纺织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十一五”以来,青岛纺织总公司依托清纺联控股集团作为百年纺织的传承主体和发展平台,实施调整重组、转型升级战略,初步建成了以纺织为主业、棉纺为核心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工贸一体化、产业链完整的专业化公司。主要行业包括棉纺、印染、针织和服装、国际贸易,并涉及国内外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国内参股企业超过30家。

现拥有棉纺26万锭,无梭织机65,438+0,600台,年产各类印染布65,438+0亿米。

主要产品有各种功能性和差异化纱线、优质人造丝、天丝、莫代尔和纯棉系列高中档服装面料、各种彩色面料和畅销非洲的“凤凰”牌真蜡仿印花布系列。

在非洲的赞比亚和亚洲的柬埔寨成功实施了战略投资项目。海外市场网络也已覆盖亚、非、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海外机构。

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500强,全国棉纺、色织行业榜单龙头企业。

公司致力于新材料的应用,产品大量使用天丝、莫代尔、有机棉、竹纤维、绢丝、羊毛、竹排、麻生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牛奶纤维、腈纶、甲壳素纤维、大豆纤维、珍珠纤维等绿色系列纤维以及抗静电、导电、阻燃等特色纤维,成为多家世界著名材料开发商和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伙伴。

致力于新技术的创新,通过纺织品的功能优化和趋势研究,综合利用各种新材料和纤维特性并与棉纺技术融合,在产业链纺、织、染各个环节进行工艺创新,不断挖掘、优化和提升新材料和纤维的多组分复合功能,总结和掌握多组分纤维的配比和结构规律、新型成纱方式、织造、染整工艺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独特的核心技术能力和系列化产品能力。

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原创开发的面料和家纺产品近年来在全国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入选中国家纺时尚潮流企业,推出了“清芳莲”面料、“云”新中式家纺、“海纳”服装等自主品牌产品,并与海尔集团实现了强有力的跨行业合作,共同打造“海尔兄弟”儿童家纺服装品牌。

集团公司的多组分、差异化和功能性纺织品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公司有一个设备齐全的工业基地。

经过“十一五”以来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我们已经形成了生产特色纱线、家纺面料和服装面料的专业工厂,拥有世界一流的紧密纺设备,进口喷气和片梭织机,配有大小提花和包边装置,190㎝-390㎝幅宽,以及先进的纺织测试仪器。

精梳能力达到100%,无接头能力达到100%,并条线100%使用捻线机,实现了100%的“无梭”生产。通过ERP可以对具有数字接口的高端设备进行实时管理,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集团公司在聚焦主业的同时,投资了印染、家纺、针织服装等相关产业,形成了棉纺织、针织服装、印染产业园。控股、参股企业品类齐全,设施完备,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订单解决方案。

目前,集团依托国内纺织行业独一无二的“国家多组分差别化纱坯布开发基地”和“中国多组分纱布精品基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知名纺织企业等多方资源,正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在四方工业园加紧建设“青岛现代纺织工业园”,努力打造集研发、创造、创新于一体的“青岛现代纺织工业园”。

即聚集全球纺织行业的产品、技术、信息、市场、人才,聚集纺织R&D、生产、贸易、品牌传播等产业。

提升青岛纺织工业的国际地位和山东乃至全国的发展水平。

公园计划分期开发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形成654.38+0.3万锭、年产654.38+0.2000吨高档差别化纱线的产业规模。

广泛使用绿色环保新原料,开发生产防辐射、抗静电、阻燃等新型功能产品。蓝鲸天丝、莫代尔新纤维纱线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3以上。

园区二期将围绕“科技+文化”的品牌,通过工业遗产的保护,努力打造体现青岛纺织文明的产业生态系统,如科技文化中心、精品展区、街区等文化魅力和科技元素。

不断整合技术资源,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差异化功能纤维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纤维科技为核心,致力于纺织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创新和功能性新产品开发,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吸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入驻,将园区打造成纺织科技研发基地、精品生产基地、企业总部基地、工业文化旅游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和纺织产品(全球)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