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标志及其发展历史

文章导航栏返回分页浏览> & gt

第1页:吃过百家饭,江淮汽车很难成立。

第2页:转型多元化江淮迎来变革。

第3页:商用/乘用车与江淮走特色路

第4页:大胆推进JAC首款汽车市场

第5页:商用车/乘用车的平行开发

第6页:江淮乘用车成功转型快速发展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淮就已经在国内商用车市场站稳了脚跟。但由于缺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乘用车产品,江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徘徊在人们视线的边缘。近年来,经过数次战略转型,JAC品牌正式进军乘用车市场,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国内乘用车市场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我们从JAC的历史开始。

1958-1970

众人拾柴火焰高。江淮抓住机遇,应运而生。

1

吃一堑长一智,江淮汽车难立

[汽车之家自主品牌历史]如果你是一个对国内汽车行业有一定了解的“非初级”用户,那么你一定对江淮这个名字烂熟于心,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江淮”这个名字还是显得有些陌生。在商用车领域默默耕耘了几十年之后,JAC终于在近几年下定决心,大步向前,真正进军乘用车领域。或许“不温不火”“销量一般”是目前江淮无法抹去的关键词,但江淮品牌的发展真的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中等甚至平庸吗?它有着怎样艰辛坎坷的发展历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告诉你江淮品牌的历史,敬请关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似乎江淮这几年频频出现在普通人的眼中。事实上,这家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在1958年,安徽省为了修建巢湖闸,成立了巢湖闸机械修理厂,专门负责水闸机械的维修和修理。在圆满完成修建巢湖闸的任务后,时任修理厂厂长的王清媛提出将这个修理厂升级为汽车配件厂,不仅主业要从机械维修变为汽车配件生产,而且工厂要更大更实用。

此后,王清媛立即向上级汇报,表明了他们将巢湖闸机械修理厂升级为汽车配件厂的决心。没想到,在当时中央重点发展“一汽二汽”的背景下,安徽省高层非常支持巢湖人要造车的想法,很快就把水利厅的原仓库批给了巢湖人作为厂房。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策划,王清媛一行怀揣着梦想从巢湖来到合福,来到这个他们扎根和奋斗的地方。

王清媛等来合后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武汉召开了1962汽车产品订货会。这个刚准备做汽车配件生意的小公司,也打算在订货会上凑热闹,或许能在展会上发现商机。但当时这家公司的情况是,没有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工程机械,没有专业的工程师,只有几个懂机械保养的技术工人。用今天的话说,巢湖机械修理厂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不仅没有工人,没有技术,新公司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更不用说公章了。没有名字和公章,企业是不可能给他们下订单的。危急之下,修理厂的两名技术人员临时谈妥了“巢湖汽车配件厂”的公司名称,随意刻了个“萝卜戳”就赶到了订货会现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巢湖机修厂的这一无意之举,竟然拿下了离合器、制动系统等几十个小产品的订单合同,让巢湖人既惊讶又不安。

令人惊讶的是,巢湖人发现国内对汽车配件的需求如此巨大,其中蕴含的商机自然不言而喻。令人不安的是,巢湖人当时没有设备和技术,连签合同时的公章都是临时刻的。他们能顺利完成这几十个订单吗?这个时候,摆在巢湖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无论如何要在短时间内建厂,顺利完成这批订单。

为了让公司有一个正式的“身份”,以王清媛为首的领导小组多次向省计委汇报,要求将原巢湖市机械修理厂正式更名为巢湖市汽车配件厂。几天后,报告获批,但获批的公司名称为“巢湖汽车修理厂”,仍与之前合同上的名称和公章不符。为此,巢湖人不断向上级打报告、写申请,终于在1964获得了正式身份,巢湖汽车配件厂正式成立,也就是江淮汽车的前身。

公司成立后,主要业务是生产各大厂商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让巢湖人逐渐熟悉了中汽公司。也是在1964,巢湖人在中汽公司找到了机会。当时由于南京汽车厂单品制造批次不断扩大,他们想把1t越野车和部分汽车发动机的业务对外转移。中国汽车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快想到了正在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巢湖汽车配件厂。在中汽公司的帮助下,南汽很快与巢湖人达成合作意向,决定无偿转让1t越野车及发动机项目。

有了项目,初期的启动资金、生产设备和相关的技术工人仍然是巢湖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当时刚成立的巢湖汽车配件厂资金极度短缺。如果想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发展,巢湖人必须解决资金问题。随后,巢湖市政府亲自出售了几家原隶属于公安部门系统的中小企业,并以自筹资金开始了新工厂的建设。此外,他们还“求助”全国各地的相关企业,希望他们能提供一些生产整车和零配件所需的设备。求助的消息发出后,意外得到了全国多家机械制造企业的支持。很多企业甚至愿意自掏腰包,免费提供给巢湖。

至于生产汽车的技术人员,巢湖人也是吃“百家饭”的。除了把整条生产线免费转移到安徽,南汽还委派了一个工程师专家组到安徽,帮助巢湖人造车。此外,巢湖人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下向一汽求助,成功得到了一支近20人的汽车工程师队伍。得到各方帮助的巢湖人也在尽力挖掘人才,充实和扩大公司的技术团队。他们对关押在公安系统的20万劳改犯人进行了摸底,挑选了1200名有相关经历和轻微案件的犯人,把他们转移到工厂劳动。表现好的还可以申请减刑。这些劳改犯有的从事设计,有的技术娴熟,有的对制造非常精通。巢湖汽车配件厂组织他们形成强大的造车力量,在订货会上顺利完成了所有零部件的生产。

很快,巢湖汽车配件厂具备了自主制造整车的能力,被国家列为军工企业,主要在车辆方面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虽然解决了产能问题,但是安徽巢湖汽修厂已经不生产任何1吨越野车了,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生产汽车配件。

每次写自己品牌的历史,都避免不了10文革的影响,江淮也是如此。由于厂长王清媛在文革中被批斗和降职,安徽巢湖汽车配件厂一度陷入混乱。但一心造车的巢湖人很快稳住了局面,决定以南汽的“跃进卡车”,即Gas51为模板,生产一辆2.5吨的平头卡车。

1968年4月,第一辆2.5吨卡车诞生,有东拼西凑的设备,有各方支持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尽管这辆完全由工人打造的汽车有很多缺陷和漏洞,但安徽人还是满怀信心地向中国汽车总公司报告了这个好消息。中国汽车总公司有关领导得知后非常高兴,要求他们尽快带到北京,供中央领导参观和评判。此外,安徽也正式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启动汽车项目的计划,希望借此机会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

在北京考察的结果可想而知。这辆卡车受到了国务院农业部长于的高度赞扬。他们在鼓励巢湖人继续生产汽车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安徽马尚汽车项目的大力支持。就这样,安徽巢湖汽车厂正式走上了整车制造的道路。在正式确认车辆制造业务后,当务之急是生产汽车并提交给第九次党代会。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个任务无疑落在了刚刚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巢湖汽车厂身上。长期以来,“造车为九大献礼”成为全厂员工生产汽车的巨大动力。巢湖人以饱满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1969九大前生产了20辆汽车,圆满完成了任务。

第一批车生产出来后,厂领导班子决定将这些车命名为“江淮牌”,并提出将巢湖汽车厂更名为“江淮汽车厂”。工厂向当时的部队领导汇报了这两个命名方案,很快得到了答复。军队完全同意工厂的报告,很快批准该车命名为“江淮牌”,工厂更名为“江淮汽车厂”。至此,巢湖人实现了造车梦,但造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

转型多元化江淮迎来变革。

1970-1996

转型中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江淮汽车厂迎来新变化。

事实上,在江淮汽车厂生产汽车作为九大礼物的同时,全国已经开始经历文革。江淮汽车厂虽然属于军队,但是厂里的技术人员被打倒降职还是难免的。合肥江淮汽车厂“小心翼翼”地度过了这个时期。1977文革结束后,江淮汽车厂经过新一轮整合脱离军工企业背景,划归机械局管辖。

此后,江淮汽车厂一直在省机械局的领导下生产汽车零部件和部分商用车型,几乎没有涉足乘用车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江淮长期处于“只干活不出名”的阶段,“江淮”二字只能出现在一些军用和工程车上。因为江淮汽车厂这一时期留下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本文介绍的重点就要从80年代后期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各行各业,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在这一时期迅猛发展,乘用车领域迅速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局面。此时的江淮汽车厂对乘用车业务并不熟悉,要发展到这个市场并不容易。经过慎重研究,江淮汽车厂第一次决定企业转型,把精力放到乘用车底盘领域,重点生产乘用车和卡车底盘。

通过与国外知名厂商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合作,JAC创造性地开发出1990乘用车专用底盘,结束了中国乘用车只能由卡车底盘改装的漫长历史,也使JAC在乘用车底盘领域站稳了脚跟。同年5月,36辆江淮底盘的轻型卡车和24辆客车出口玻利维亚,HFC6700的客车底盘也列入同期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990。此后,江淮汽车厂与天津“中国汽车技术中心”合作,继续研发新型客车底盘。

两年后,江淮研发出国内首款后置发动机底盘HFC6702KY。当时江淮生产的HFC6702KY、HFC6601KY、HFC6782等乘用车专用底盘几乎代表了国内6-8m乘用车底盘的最高水平,这三种底盘基本垄断了当时国内中型乘用车市场。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公交车辆长期超载、低速行驶。频繁的起步和加速要求客车在较低的速度范围内有更大的扭矩和更充沛的动力输出,这也对客车底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4年4月,江淮汽车厂在HFC6700系列客车底盘的基础上,升级开发了HFC6703KAY底盘、HFC6605系列底盘、HFC6750KAY底盘,成为当时国内客车市场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1995年登顶国内客车底盘销量冠军,1996年客车底盘年销量突破10000大关。

随着客车业务的不断成熟,江淮汽车厂于1996和12年接管合肥客车厂,并于同年开始了与韩国现代集团在乘用车和卡车领域的首次合作。当时江淮和现代达成客车底盘技术合作协议,在吸收海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同时进行中国化改造。90年代中后期,江淮真正成为国内客车领域的佼佼者。

在客车底盘领域不断努力的同时,JAC也在轻卡领域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同样在1996年,代号HFC1061的江淮轻卡帅铃上市,售价约为13万元。作为江淮汽车的核心业务,轻卡* * *包含三大产品线,分别满足高、中、低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高端系列机型为帅铃1-3,中端机型为康铃、凌俊、凌薇,低端机型为好、好、好运。

1997-2006

商用/乘用车齐头并进,江淮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经过几十年的汽车行业历练,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年5月正式成立,被确定为安徽省12重点企业集团之一。集团下辖合肥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肥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合肥汽车厂、安徽汽车变速箱总厂等6家企业。

为了在新时代寻求更大的发展,1997刚刚成立集团公司的江淮,正在筹划更大规模的企业改制重组计划。1999年9月30日,由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金狮亚太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机械设备总公司、武汉天宇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五家股东发起的重组方案实施,江淮汽车厂正式改制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3月与安徽皖东机械厂合并组建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