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多伦孟慧”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事件?
1635年,皇太极从成吉思汗的正统后裔鄂哲手中获得了官印,成为蒙古名义上的最高领袖。漠南蒙古被清朝控制。漠北喀尔喀蒙古分为三个部分:车臣可汗(东)、吐谢图可汗(中)、扎萨克图可汗(西)。进入“九白贡品”就是臣服。
康熙元年(1662),扎萨克图可汗王舒克被部下杀死,许多人逃到吐谢可汗处躲避战争的灾难。后来,康熙皇帝命令王树科的弟弟继承可汗的职位。后来,扎萨克图可汗沙拉要求吐谢图汗察浑多尔衮归还总部的逃亡人员,但未果。扎萨克图汉多次拜访康熙帝,康熙帝指出:“两个可汗怎么能共存,不顾民间疾苦?””(《平定北方沙漠战略》卷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派大臣调停。康熙帝强调:“恐两部不和,必然攻战。”扎萨克·图可汗和吐谢·图可汗,挂着佛像,* * *信誓旦旦:“从今以后,我们要永远和睦。”加尔丹插手拉拢扎扎克图可汗,而加尔丹将成为士兵。土地
谢土寒以此为由。康熙二十六年(1687),派人将扎萨克图可汗萨拉及其太极引诱到古尔班的胡庆炉,并将其杀死。还杀了高尔丹的哥哥多尔扎布。
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以此为契机,率领三万大军东进,突袭喀尔喀蒙古。吐谢吐汗和弟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撤退,向内蒙古进发。噶尔丹还以追击吐谢吐汗为借口,到达了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的乌兰布通(蒙古语,意为红山)。康熙皇帝决定自己解决外蒙古问题。
连接过程
康熙三十年(1691)四月,康熙帝亲自带领官兵在离北京八百里的多伦诺尔(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扎营。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和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营垒以康熙帝营垒为中心,四面包围。
五月的第一天
松部大臣索托图发布敕令:图谢图汉写下杀害扎萨克图汉的供状,承认“扰乱生灵、实臣等罪。”把“告白”送给联盟各部负责人,以取得扎萨克图、可汗、扎布的理解和宽容。
五月的第二天
在皇家营地外搭起黄色皇家帐篷。在皇家帐篷的南面,搭起了一个紫色的长帐篷,邀请蒙古王子进驻。宝座对面有一个帐篷,帐中的桌子上摆满了金银器皿、酒杯等器皿。在皇帝御帐两边的长桌上,摆满了食物。其中有四头特意从北京带来的大象,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吐谢图汗、扎萨克图汗、车臣汗坐在第一排。其他官员依次就座。喀尔喀有近千人。对八旗军支持的康熙皇帝三跪九叩。
然后进行三项议程:
第一,康熙皇帝宣布赦免吐蕃吐蕃的罪行,并授予吐蕃吐蕃册封。
第二,扎萨克图可汗的亲哥哥谢扎布,被图谢图可汗杀死,继承了哥哥的位置。
第三,康熙皇帝同意了廓尔喀贵族的请求,宣布“你我编四十九旗例,其名与四十九旗相同”。喀尔喀分为34旗,旗下有参赛首领和副首领,在行政建制上与内蒙古旗一致。第四,康熙皇帝主持了一个约200桌的盛大宴会,亲自把酒递给哲布尊丹巴、廓尔喀三王子和20个主要太极。都跪下接酒,一手拿杯,一手磕头,宴席中各种杂技、木偶表演娱乐。
五月的第三天
先给哲布尊丹巴和三布汗各二百两银子,蟒缎和彩缎各15块。他们跪下来感谢大山,高呼万岁。
二是康熙帝再次召见哲布尊丹巴、吐谢吐汗、宿务扎布、车臣可汗等35人设宴。用蒙古语和他们交谈,吐谢吐汗、车臣可汗等人说:“主真是太好了,我最讨厌迟到的臣服!”我只希望你长命百岁,这样我就可以欣赏洪恩,享受和平。”(《清圣父录》卷一五一)
第三,分别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基、太极,完成了“皆是臣子”的等级序列,实行了清朝的爵位制和法制。
五月的第四天
康熙帝身着戎装,头戴镶貂皮盔,身佩胯刀和弓箭,骑马绕场一周,下马射箭,十箭九中。蒙古王公惊呆了。然后是阅兵。按照八旗序列,有骑兵、步兵、炮兵等。,约10000骑兵,1200步兵,排列约10里长。步兵和炮兵在队伍中间,骑兵在两翼。康熙帝骑马穿过中间的阅兵队伍,然后爬上一座小山。在这里建立一个皇家账户,周围都是守卫。喀尔喀王公到达前,驻地在右,八旗大臣、总司令在左,演习随即开始。步兵和骑兵韩军火器营相继进入体育场,喀尔喀王公震惊和敬畏。
农历五月初五
康熙皇帝建造了惠宗寺。“如江河归大海”,康熙皇帝还巡视了廓尔喀大营,赏赐贫民银币,并赏赐大量牛羊给廓尔喀贵族。惠宗寺已成为居住在内蒙古的喀尔喀人的宗教崇拜中心。
五月第六天
回去吧。康熙帝再次分别接见了哲布尊丹巴和吐谢吐汗,并赠送皇家帐幕、金盘和瓷碗。廓尔喀王公贵族列队跪送皇帝回京(见《清圣祖实录》卷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