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有多大?
公元前3世纪,秦人的成就凸显了中华民族推动历史文明的时代精神。秦文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着长期的影响,在一定的层面和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永久的影响。有学者对秦人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特质”、秦人的“无止境的功利意识”、秦人的“不讲求中庸、不知分寸的价值观”作出了文化的视角和历史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由相关观念史和意识史的迹象所揭示的秦文化精神,可以说是接近于今天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社会情绪中已经明显缺失的英雄主义。
秦国以客治国,甚至重用敌国人才,显示了宏大的胸怀。人们常说,像鱼雨、商鞅、范雎、李斯、廖伟这样的名臣来自外国,受到秦国的重用,得到了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平台。事实上,还有一个外国人在推动秦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个人财富影响政治进程的人。“可卿”的任用和对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吸收,促进了秦文化的发展。
秦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是无节制的。秦人善于从其他文化因素中吸收积极的营养。比如秦统一后全国实行的郡县制,可能就是学习关东六国的制度。即使是批评的学者和政治评论家也对秦的开放和宽容持肯定态度。
秦文化具有重视实学的特点。秦始皇焚书,但医学书籍、农业书籍、数学书籍并未被禁。注重实践学习,自然有些轻视理论理论。另一方面,秦文化的高度务实倾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秦人在水利管理、交通建设、机械发明、动力革命等方面的技术追求,实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成为军事竞争的重要因素。
按照《战国策》中的说法,所谓“良田、水谷”,是秦国形成超强国力的重要因素。徐中书曾指出:“的普遍实行,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事。”“如果没有牛耕,秦国就不能腾出更多的壮丁,积累更多的粮食来进行长期的战争。如果没有水来运粮(也就是后来的运粮),就不可能把自己积累的粮食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征服其他国家。
秦文化推动的历史创造最显著的成就是创造了一个统一的、高度中央集权的秦帝国。秦政府虽然短暂,却为中国社会历史文明进程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制度范式。皇帝制度、官僚制度、郡县制等。延续了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