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雀空空导弹是在什么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发展
麻雀空空导弹是美国战后研制并装备的第二种空空导弹,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中程空空导弹系列。与当时休斯飞机公司和美国海军军械试验站研制的“猎鹰”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不同,该导弹是军方唯一积极投入和研制的空空导弹。
发展背景
美军出于冷战战略考虑,决定研发这种雷达中程空对空导弹。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冷战时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剧变,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军事局面。1953年苏联成功试爆氢弹,随后英法相继制造出原子弹和氢弹,进一步加剧了核军备竞赛。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唯一能有效携带核弹的工具是远程战略轰炸机,唯一能有效对抗远程战略轰炸机的工具是截击机。具有全天候远程拦截能力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是拦截器的有效武器。
当时美国海军航空兵管理局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空空导弹发展计划,要求其M数达到3,射程达到31.5km和65km但为了加快研制进度,要求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研制雷达型空空导弹,即将航空局已经取消的“云雀”地空导弹的雷达波束制导系统应用于现有的12.7mm口径的航空火箭,要求其最大射程至少为2km,最小射程不超过305mm,可拦截m数为1的空中目标。这种导弹的关键是波束制导和控制系统,所以美国海军航空兵管理局选择了从事该系统研制的斯佩里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并于5月1946开始研制这种导弹。
由于当时电子器件水平较低,大量使用电子管,12.7mm口径航空火箭的弹体体积不够。1947年3月,斯佩里公司提出增大弹径,否则射程减小。同年5月,美国海军航空兵管理局选定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研制直径203毫米的新型导弹弹体,而作为主承包商的斯佩里公司仍负责系统工作,继续研制雷达波束导引头。同年7月,该项目正式命名为“麻雀计划”。
第一代“麻雀I”
鉴于斯佩里公司在航电和精密机械方面的良好经验,美国海军航空兵管理局与该公司签约。1946年5月,斯佩里公司成立了特种武器部,开始了研发工作,代号AAM-N-2,1947。3月,斯佩里公司提出三点制导单波束系统,5月签约,7月正式命名为“麻雀I”。1948年8月进行第一次无动力飞行,1951年投产。AIM-7A于1955入役美国海军,1956退役,共生产200枚。1962被命名为AIM-7A。斯佩里公司负责制导和控制部分,道格拉斯公司负责导弹结构。第一批麻雀I导弹的研发费用约为3000万美元,设计耗时6年。
AIM-7A“麻雀”导弹采用旋翼式气动布局,弹体细长,尖头圆锥形,弹体圆柱形。尾槽内嵌有四个固定式三角机翼稳定器,机身中部安装有四个全动式三角旋翼,与稳定器呈十字形。两对旋翼中的一对可以有差别地偏转,以控制飞行中导弹的横向滚动。导弹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弹头、制导控制模块和发动机。弹头装有保险、解除保险装置、引信和弹头;制导和控制模块配有自动驾驶仪、加速度计、天线、计算机和伺服系统。电源安装在旋翼伺服机构的后面。导弹弹体由铝合金和镁合金制成。
第二代“麻雀二代”
AIM-7A制导精度和机动性差,只能跟随。而且当时轰炸机的升限已经超过18km,于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管理局在AIM-7A生产高潮时提出了两种新的自寻方案,其中一种是主动雷达制导,命名为AIM-7B,代号AAM-N-3 N-3,1962。1951年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负责研发,但1953年放弃改装方案,炸弹共生产100枚。
导弹的布局结构类似AIM-7A,旋转翼为梯形。制导采用自动寻的系统,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计算机和控制器组成,能自动跟踪目标。炸弹的优点是发射后可以机动飞行,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射程有限。
第三代“麻雀三”
因为轰炸机的速度在50年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装备了大量的电子干扰设备,自卫能力增强。同时,他们不得不面对新的战士。美军急需远程攻击空对空导弹。1951年,雷神公司提出了“麻雀III”方案。在与斯佩里和道格拉斯竞争后,他最终与海军签约,成为主承包商。当时AAM-N-6,1958在8月装备部队。该弹共生产2000枚,1959年停产,1962年命名为AIM-7C。
导弹外形类似AIM-7A,尖头椭圆形头部,直角梯形旋转翼。制导采用比例制导方式。导弹低空性能良好,但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电子元器件选择电子管比较繁琐。它被修改为“麻雀IIIA”。
第三代“麻雀IIIA”
“麻雀IIIA”AIM-7D是AIM-7C的改进型,能以超音速发射半主动连续波制导空空导弹。早期代号AAM-N-6A,1961年装备部队,1964年停产退役,仅用于训练目的。改装弹1962命名为AIM-7D,共生产7500枚。
导弹外形与AIM-7C相似,机头为双曲线,尾部为锥形。机翼平面形状为后掠梯形,安定面为后掠三角形,翼型为菱形。全弹分为五个部分:飞行员舱、控制舱、舵舱、战斗部、引信和保险装置、发动机舱,每个舱都是独立的。弹头由预制碎片制成,重约30公斤,呈圆柱形。
AIM-7D的优点是可以拦截火力,具有抗干扰能力,可以根据作战环境自动或半自动切换工作模式。缺点是体积大,体积大,设备复杂。
第三代“麻雀IIIB”
“麻雀IIIA”AIM-7E是AIM-7D的改进型,具有更大的射程和正面攻击能力。其早期代号为AAM-N-6B,改装后的炸弹由雷神公司根据美国海军的要求重新设计。1961年投产,1962年命名为AIM-7E。
导弹的布局和结构与麻雀I类似,战斗部采用高爆连续杆式,内置216钢条,重约29.5kg,为圆柱形。
AIM-7E的优势是远程,可以进行远程攻击。缺点是低空性能差,最小发射距离太大,不适应战斗,故障率间隔短等。它的改进型是AIM-7E2,1965年改为RIM-7H舰载“海麻雀”。
“麻雀IIIB”AIM-7e 2是美国海军的半主动雷达制导过渡战斗导弹。最小发射距离比E型缩短一半,弹头和发动机都有改进。在1969的越战战场上使用过。
该导弹与AIM-7E基本相似,但动力装置和弹头不同。弹头重约32公斤,呈圆柱形。
AIM-7E2具有良好的射程、速度和机动性等优点,但低空性能并不理想。为了提高低空性能,打击目标,提高全方位攻击和作战能力,雷神公司进一步研制了改进型AIM-7F。
“麻雀IIIB”AIM-7F是脉冲多普勒+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由雷神公司于1967年研制,1977年投产,1981年停产。订单总数超过20000件,单价为14.10000美元/件。
导弹的气动布局与之前的型号相同,可以选择两种制导方式。AIM-7F的优点是低空性能好,中程和近战作战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好。其改进型为AIM-7M,此外,还改装为舰载点防御RIM-7F。
“麻雀IIIB”AIM-7M采用多普勒雷达,接收机倒置,单脉冲导引头引导空空导弹,由雷神公司于1975年研制,1981年和65438+2月投入使用,其衍生型号为RIM-7M。导流弹是麻雀系列中改进最多也是最后一个型号,麻雀被它的继任者AIM-120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