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的作者是谁?哪个时期的?

关于岳飞《满江红》真伪的争论,最初是在几位著名学者之间展开的,其中包括先生和夏先生,以及张先生和邓广明先生。龚彦明先生在岳飞研究第二辑《岳飞“满江红”讨论纪要》中介绍了相关情况。夏先生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首先认为它是明代的伪作。此后,夏先生在《浙江日报》9月1962号发表的《岳飞过江红诗考辨》一文中,确定此词作者为明代将军王岳。“我想,如果这个字不是他写的,可能是因为他的幕府文士”。后来在《月山词集》里搜索到这篇文章,就改成了“如果如我所猜,这个词的作者是参加过这场斗争(据:抗击鞑靼)或对这场斗争有强烈感情的人,可能是王岳一代有文学修养的将领(身份与岳飞相同)或边防幕府的文人”。龚彦明先生没有提到的是张先生。张的《文史杂文》中指出“满江红”一词,从词义和体例上看,可能是桑岳之作。按照张先生的说法,此词“颇似江湖失意文人的情调”。

邓光明先生曾经说过,现在“满江红”就是岳飞,岳飞就是“满江红”。他曾经说服夏先生没有必要写文字来区分假货。为此他发表了两篇文章,特别是重论岳飞的词“满江红”不是假的,还专门检索了邓光明学术著作选编,编入最近出版的《邓光明全集》。

人们可以对“满江红”一词提出一些质疑,但如果要断然判定为伪造,恐怕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这一点在邓光明先生的文章中已有论证。

然而,上述争论主要是关于“满江红”一词是否出现在明末的问题。如果宋人的记载中真的没有提到岳飞的《满江红》,那就太可惜了。所幸郭光《岳飞集笔记》中岳飞的《满江红》是赝品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版,见本书第489页),这篇文章无疑是岳飞《满江红》词研究最重要的新进展。可惜这本书流传不广,人们普遍不了解郭光先生的研究和论证,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南宋末年,陈郁撰《苍彝左华》,用张瑜辑佚,将有关文字编入岳飞孙的《鄂左编续校》(此书为岳飞主要史料)。但郭光先生使用了清代沈雄《古今花刺卷》和康熙(117)《御选鱼雨卷》中引用的“苍”字样。与张瑜系列相比,有如下一段重要的话:

(武穆)还写了《满江红》,表现忠义之气。他不想“等着看年轻人的头”,所以能理解他的内心。

这当然为判断岳飞《满江红》的真伪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郭光先生所做的详细考证在此无需赘述,有兴趣的可以找来阅读。此外,阿清王朝的潘永银,也很喜欢《忠义》卷三中的下面一段话:

吴谢说:“尘夜的概念是年轻人编的,简单的是别人启发的。”最多的工作。武穆有《满江红》词:“怒而冲冠,倚栏杆,雨而歇。仰头,仰天长啸,刚强凶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与月。不要等着看年轻人的头像,空洞而悲伤!靖康耻,犹未雪;朝臣什么时候会讨厌?开着长车突围,贺兰山乏善可陈。有志吃恨肉(应该是‘路虎’,被清人篡改了),笑喝匈奴血。我将从头收拾旧山河,上青天。”

《宋·任磊钞》是宋代各类笔记小说的汇集,被分类整理成书。本书第3卷记载的岳飞四条笔记,无一注明史料来源。但从目前的记载来看,第一篇抄自朝野遗作,第二篇抄自《枫窗》卷,第三篇是上述引文,第四篇抄自硕奇18《檀斋毕横》卷。南宋罗大靖《鹤林尤鲁》卷三谢表的第一句话,除了把“最熟练”二字作为“非常熟练”,并在开头加了“越”字之外,与这段引文几乎相同。可以看出,上面的第三段引文可以大致判断为另一个版本的赫林·尤鲁。南宋约克《鄂郭进湾编续》的最后一版是端平元年(公元1234)。罗大靖在《贺陆》乙部序中的写作时间为“淳祐辛亥”,即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其成书日期与《苍彝左华》相近,均在端平元年之后,自然反映了约克编续《鄂左》后的新发现,所以如果没有收录在《鄂左》和《续》中也可以解释。

邓广明先生早已指出:“我想,不能因为我们没见过,就断言这部作品在宋元书籍中从未出现过。”他在宋代《兵推录》中引用了岳飞的绝句,这在《鄂郭进湾续编》中没有记载。《兵推录》记载岳飞在新县市小庙写诗一首,说:“斗牛中贯穿英气,誓报直节君侃。杀顽邪而驾其车,莫问万户侯。”作者赵玉栋说:“这庙毁了。他的孙子(据:指约克)是一种“收藏”,他后悔没有告诉他的人。”现在有两则南宋末年的记载,而且“满江红”一词是岳飞写的,就没有疑问了。至于此词所指“贺兰山”,自然只能作为古典文学的典故,如邓广明先生在《磁州贺兰山上辨岳飞《满江红》“全系泛指”中所论证的,不必看文学才有意义。

据编者分析,岳飞《破鲁东窗》被编入(11)戏曲的故事,有明朝人修改的痕迹。第二场演出,岳飞唱道:“我怒冲冠上,心中满腔热血,双臂猛。”他成功地汗马功劳,卧薪尝胆,杀了金土司,卧薪尝胆,开着长车突破了贺兰山的缺失。我好难过,山河重组,就金黄了。”这段话显然是取自《满江红》一词而改编的。之后大概是明朝成化年间,姚写的《仲晶纪传说》第二句也是同样的语言,只是把“哀”字改成了“怨”。所以不能说元代就没有岳飞《满江红》的记载,而且是编入戏曲的,证明这个词在元代应该还是比较流行的。

但无法判断“满江红”一词的确切创作时间。《精忠报国——岳飞新传》和历史小说《上呼韩》把这个词绑在了绍兴四年(公元1134)的福柯韩翔身上,提升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时代在宋代是军人最重要的虚衔,可以比作现在被授予元帅军衔。岳飞绝不是官迷,正如傅园在诗中引用南宋百姓的评价:“小时候住在连江头,长辈们频频说岳侯:守住田歌能打胜仗,我只求隐居。”此诗见《孟斋集》卷二十《岳钟吾庙(下)》。常胜将军绝不会因为升职而沾沾自喜。相反,他的晋升只会使他更加关注山河统一的伟大事业,他永远不会忘记他肩负的重要任务和今后在修远的漫长旅程。“三十功名,尘埃落定,八千里云和月”或许是最能贴切反映他此时心态的话。这是我此时的猜测,在现代历史研究中还是允许的。

从岳飞的另一首诗《萧中山》的含义来看,《鄂万编续本》第981页的注释说:“此词应作于绍兴秋八月、九月、十月或十一月,反映岳飞反对降金求和,不愿舒展。”《岳飞传》和历史小说《忠阳图》,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被捕入狱。虽然没有确切的依据,但一般都可以接受。

当然,另一方面,岳飞的诗墨中也确实存在伪作,比如《送晏子先生北伐》这首诗。当时还没有文官张俊北伐,但是有武将岳飞送走的史实。岳飞只能叫张翔、张相公或者张嘟嘟,不能叫晏子先生。如伪造的岳飞书《师表前后》和《还我河山》碑文流传甚广,其字迹并非约克祖父所用的苏东坡体。再从时间上考证,岳飞所谓的“前后模”根本不在南阳;而和的“欢”字在《前后例》中并没有避免,这在宋代是不可能的,所以肯定是伪造的。特别是张先生在《岳飞《还我河山》拓片辨正》一文中所作的惊人考证,表明“还我河山”二字,实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童《中国形势概论》第十四版,其伪装当然是出于爱国激情。当然,传世的岳飞赝品也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

《文史知识》2007年第1期,作者王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