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1.指的是汉魏时期曹石父子、建安七子等人的诗风俊朗刚健。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巨擘三曹(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灿、徐淦、、杨颖、刘真),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体式,以雄健的风格著称,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的文学史。无论《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上,这种俊朗刚健的风格与河洛文化密切相关。”“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自南朝至唐代一直是文学批评的主要标准。“体”字最早在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中被广泛使用。一般来说,“风格”指的是精神气质,“骨”重在指骨形态。两者密不可分,合二为一的风格。后来被引用到书画理论和文学批评中。关于文学批评,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顾峰》最为准确:“言志之时,必起于风;深思熟虑的话,不在骨头之前。所以把字当做骨头,比如身体的骨架;爱包含了风,它仍然是由气体塑造的。话直了,骨头就变得别扭;精神爽了,文风就生了。”意思是直爽的文字与帅气的精神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风格强烈、艺术感染力极强的“人物”。风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能感染人的内在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生动传神。当然,“风”永远是模糊的,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不代表内容和情感本身。骨指文章的表现力,意思是文章要苍劲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在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如果语言准确、简洁、明了,文章才能有力量。强调了诚信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但不能一分为二。

2.解释①指魏晋玄学。出现在三国魏政时时期。当时以言和、王弼为首,老庄结合儒家经典,讲玄学,讲分析,天马行空;因其浪漫的风景而闻名,它在野鸡下茁壮成长。这个世界被称为开端之声。②指纯音乐。正始是齐威国王曹芳(240-249)的称号,但一般称为正始的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到西晋开国(265)这段时期的文学。

3.《太康文献》中的“太康”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指的是西晋建国后四十年左右的时期。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家有傅玄、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彭妮、左思、芷瑜。由于时代文化的复杂影响,西晋文人的人格往往呈现出多方面的特征。在文学理论方面,傅玄更注重文学体裁风格的研究,陆机则建立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创作理论,表现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精神。在文学欣赏和创作中。

4.是齐梁诗人群体,门阀制度下家族文学士族优势的衰落,皇权中心的形成。这一诗人群体的三个中心是萧、南齐景陵王、梁代的、萧统、萧纲。

5.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称号,“永明体”也称“新体诗”。这种诗风要求严格的四声八病理论,强调押韵和格律。这种诗风的出现,对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歌语言的弊端,使创作转向清新流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对“现代诗”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这是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体名称。指唐高宗龙朔时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主题以服和、应制、咏事为主,内容模糊,注重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