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即墨城市人口

即墨市

中国针织名城即墨,位于中国胶东半岛西南部,南依崂山,近青岛。东邻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陆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1082万。现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即墨历史文化悠久,建城1400多年。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国家粮油生产基地之一;东部海岸线长183公里,有7个大海湾和24个大小岛屿。水深-14米的牛岛港可直通国际航线,盛产对虾、海参、鲍鱼等30多种海产品。沿海丘陵地区宜林宜草,有崂山矿泉水、青岛麦饭石、重晶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

2005年,即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大青岛“重要一极”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4.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5.438±0.4%。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外商直接投资518万美元,投资额1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实际利用内资2408万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36.8%。出口创汇6543.8美元+0.5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4.38+0.7%;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比上年增长14.4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28位。全县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跃升21位,在全国百强发达县中排名第43位。

即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繁荣。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年年有新突破。2005年,全市一批大型优质产业集群龙头项目和产业链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投产,新批计划总投资10万美元,5000万元以上内外资项目115个,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43亿美元,内资15亿元。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家,国内500强企业15家。民营经济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扩大。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635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2万户。大力实施“商贸兴市”战略,使市场商贸业蓬勃发展,专业市场总数达到24个。目前,青岛市拥有姬发、英派斯、恒达、青岛、红岭、雪达、石昊等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57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4件。针织服装、电子及电子配件、造船及造船配件、食品饮料、市场、商业、旅游等六大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或正在形成。

即墨市名胜古迹众多,山、海、岛、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区十二景”。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以美丽的山海风光和独特的地热温泉(水温高达93℃)而闻名,日益成为青岛旅游开发的黄金海岸。田横岛、青岛温泉度假村、鹤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已成为青岛乃至山东省著名的度假胜地。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3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9亿元。

2005年,根据青岛市“从温泉周边地区入手,促进城市东部崛起”的战略规划,即墨市将东部旅游发展定位为青岛大旅游的补充、延伸和升华,集中力量进行以“突破温泉”为重点的东部开发建设。总投资6.3亿元的20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建成,天一湾国际度假城、钟毅鳌山湾滨海公园、天台山海泉综合开发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大型旅游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初步拉开了青岛新东方开发建设的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