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宦的制度特征
(1)崇敬宗主,视其为“老人”,认为他是带领教众走上正道的“何海”,甚至认为宗主是能创造和展示各种“Kelamat”(奇迹)的“我的家”(上帝的朋友)。会众服从领袖,凡事必须听从领袖的“呼召”。从精神生活到世俗生活,都是受领导的影响。宗主教掌管许多宗教作坊,任命“Reyes”(教育代理人)和伊玛目管理清真寺的教育事务。
(2)为门宦创始人张角及其家人和学生建墓——拱北。大公北的齐景仪、穆夫提的马守贞、华斯的马来池、库布林的穆哈金等各路官员的创始人去世后,教众在自己的墓地里修建了公北,有的还修建了类似衣冠冢的墓地,也叫公北。有的为历代张角人修建拱北,有的为张角人的家人或其得意弟子修建拱北,甚至还有为与这位官员有关的阿拉伯或中亚传教士修建拱北。拱北已成为官员的宗教象征,一般在人死后修建。甘肃省玉门市五爱寺拱北,是当地穆斯林为纪念公元七世纪来华传教的经师五爱寺而建的墓地,与门环拱北无关。
(3)道教有严格系统的传承体系。为了门宦的传承和发展,每个门宦都有自己的世系,也就是所谓的“道学”。这种正统不仅继承了一个苏菲教派的创始人及其思想,而且代代相传,脉络清晰。有三种传承方式:后代、家族、圣贤。华寺、穆夫提、北庄都是后人。哲和林野,在第三代首领之后,也演变为后裔世袭制。贾涤琳也是通过传圣贤来继承祖师的。大公北、洪门、定门、韭菜坪、灵明堂等地的官员都秉承了这一传统。家族传承是典型的高照保安族的官宦,马叶海创始人之后的三代教主,无论男女,都是家族传承。每一个官方都非常重视其正统性,都有神秘的口头历史传说;有些有正式的文字记载,如《哲翰耶道学史传》。
(4)注重稻城的培育。道教修行是宗教修行,所有官员都很重视。其修炼路径和阶段一般分为三个等级:教骑(即六大信仰、五大天命课)、道骑(即各种苏菲神秘主义的修行)和真骑(即通过清心、无为等修炼步骤,达到出世、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在稻城的培育中,各路官员根据各苏菲派不同的培育方式和礼仪要求,既吸收了中国儒释道的思想因素,又表现出不同的要求。如胡主张“道(乘)与教(乘)并重”,贾迪林叶主张“道(乘)中教(乘),库布林叶主张。所有的官员都非常重视和推崇“迪克尔”,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称赞方式,都颇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