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简单的解释?

全国高考(上海)有一种主观题,名为“简评”,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句子对与史实相关的材料进行注释、辨析、概括、解释,甚至评价。简答题是在史料基础上对纠错、解释名词、列举、简答、识图等传统题型的新发展。近年来,小范围材料解释题的广泛使用,丰富和发展了简单解释题的内涵和外延。实践证明,以“小”、“巧”、“活”、“实”为特点,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进行简单的题型解释,不仅提高了原有的考查记忆水平的效度,而且可以考查曾经认为不可能的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基于此,在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简单解释题,不仅受到师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教育测量专家的肯定。被称为“海派”,成为历史学术评价领域的一朵奇葩。本文阐述了浅释题的呈现形式、提问角度和考试功能的特点。

一、“小”与“巧”的提问模式

简要说明的基本模式由材料情境和设置问题组成。“物质情境”是解释的主体,解决的是解释对象的问题。提出问题是问题的要求,探讨解决“解释”的方式、角度和范围。简单解释的整体模式或特征是“小”但“巧”。

(A)简单的解释在形式上保留了“简单”和“小”的特点

“简”是指答案的简洁性(每题分值一般在6分左右),与前面的名词解释、简答、列举、纠错一脉相承,但后四者往往侧重于“记”,即对课本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直接再现。与此不同的是,简单解释侧重于“解释”,即引入新的材料和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释历史。“小”不仅指材料短,还指提问角度的“小切口”,不同于材料分析论证题的铺排材料量大、跨度大。短小的材料既减少了面对大量材料时产生的心理恐慌,又使命题的主题难以把握,可以直接切入主题,与材料中的事实或观点展开对话。

(二)问题的简要说明体现了设置问题的“生动性”和“巧妙性”的特点。

“活”就是在一个知识点上做深层次的工作,渗透高层次、多方面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巧”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情境设计,从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直接情况是从史料中提问,间接情况是对材料进行编辑从而引出问题。无论情境是否直接,目的都是激发学生解读材料,判断是非,做出辨别、概括、解释或示范。近年来,除了常见的文字材料注释外,还有一些新的简单解释形式,如借鉴文物信息、图表深度解读、多元文化理解、史实观点融合、历史专题研究等。下面给出一些例子。

1.学习文物信息。这类题目以文物图片等第一手史料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仔细观察和合理想象,提取其中隐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或深层信息)。其作用是促使学生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或社会环境回答问题,体会历史知识的证据性——史料是历史认识的证据或中介。

2.图表的深度解读。地图、柱形图、曲线图、饼图、统计表等。是历史学习的常用工具,对图表的解读也是历史考试的传统做法。解读海图不仅体现了历史、地理和数学的交叉,还包含了对海图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3.多元文化理解。历史学习可以从同一材料中提取不同的有效信息,也可以从同一事实中得出不同的认识。在确认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对不同认识的考查,既是对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的引导,也是历史人文精神的体现。

4.历史事实和观点的整合。在历史研究中,材料、事实和观点在很多情况下是混杂在一起的。这时候就需要学习者汲取信息,分清事实和观点,把历史的东西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具体分析。历史事实和观点交融的情况,最有利于考察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思维。

与直接题和回忆题不同,简单讲解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从材料和情境中切入,提取信息,辨析观点,甚至做出假设或论证。与大篇幅的材料分析论证题不同,简答题形式简短,但不脱离历史学习的原则。他们的主旨是创设各种情境(如上述例子中的文物观察、表格分析、多元理解、观点辩论、历史研究),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历史思维。可见,简单的解释题虽“小”,却以小见大,活泼灵动,蕴含着丰富的开发价值和鲜活的生命力。

第二,考察“所有”和“真实”的功能

有了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简答题的考试功能。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里的内容是指考试目标或功能。简单的解释虽然“小”“巧”,但也不失分析、总结、论证、评价的能力。相反,答题方法的讲解保证了简答题的考试目标既完整又真实。

如果把考试目标大致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那么所谓“完整”就是指考题在考查知识和能力范围上的全面性。首先,简答题在知识覆盖上保留了名词解释、简答、列举的普遍性。其次,对问题的简单解释不仅可以考察列举问题等原有的记忆目标,还可以有效考察理解目标和应用目标。以上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所谓“实”,是指考察职能执行的有效性。就记忆目标而言,随着材料的广泛使用和问题的灵活设计,简单的问题解释可以避免机械记忆(直接再现课本知识的记忆),从而转向理解记忆(需要在理解课本内容层次脉络的基础上完成的记忆)和结构框架记忆(需要总结同一类型知识在课本不同章节的表现并形成框架体系的记忆),从而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就理解的目标而言,简单解释可以摆脱扁平化的解释,走向广泛、深刻、多元的历史理解。就应用目标而言,可以避免机械照搬结论,注重学科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应用。

总之,情境和问题小而灵活,回答简洁明了。在测量功能上,可以兼顾命题的历史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展示。因此,浅释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教育测量在历史学科中发展的必然性,也代表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体现了历史教育的基本要求。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历史来源于证据,理论来源于历史。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发挥其社会功能,浅释的出现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二是体现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其他题型相比,简单的讲解形式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探究心理,甚至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题型,简单的讲解形式更容易被中学生接受,具有更好的教育后效。

第三,体现了考试改革的内在要求。考试改革一直在探索和锤炼效度好、信度高、答题方法简单、评分操作容易的题型。简单解释题脱胎于传统题。在实施过程中,克服了客观题难以衡量学生写作表达能力、逻辑论证等高级思维能力的缺点,具有大题主观题知识覆盖面广、评分信度高等优点,符合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方向。

第四,体现了命题技术的不断提升。简单解释题的能力测试水平由低到高,能力测试目标由易到难,答题内容由封闭到开放,体现了命题理论和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