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几位数学家。
秦(1208-1261年),字古,汉族。他研究星象、律动、算术、诗歌、弓箭、建筑,于1247年完成《蜀九章》一书。其中,同余方程组的求解技术(现称中国留数定理)、三斜法求积方法和秦算法(一个高次方程的正根的数值解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由于对数学的杰出贡献,秦被称为历史上的“大数学家”。
秦·
2.祖冲之与祖宣
祖冲之(429-500),文远人。祖籍范阳县(今河北省涞水县)淇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释的基础上,极大地推进了传统数学,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推理的典范。他们还对天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书《篆书》已经丢失了。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有三大成就:(1)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
祖冲之
3.梅文鼎
梅文鼎:清代精通中外数学的数学家,他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精”,对古代名著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西方数学,使其在中国生根发芽,对清代中叶的数学研究高潮产生了积极影响。
梅文鼎
4.张爽、刘辉
魏晋时期,中国的数学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视为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是中国古代最早证明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数学家之一,并对《周快舒静》做了详细注释。刘徽注解的《九章算术》,不仅从总体上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定理进行了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创新,甚至写出了《孤岛计算法》,利用重力差技术解决了与测量有关的问题。刘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创造割线,为圆周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算法。
5.张衡
后汉书提到张衡写过一本书《论计算》。这本书在唐朝后期就已经失传了,以至于唐朝的张淮太子李习安都怀疑张衡根本没有写过这本书,但因为陵县是网络世界,所以叫陵县。从刘徽对《九章算术》第二十四题的注释可知,有所谓“张衡算”。所以应该肯定张衡写了一本数学书。从刘辉的这个笔记可以看出,张衡把立方体质量和球体命名为浑。他研究了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研究了球的体积,其中圆周率的值确定为10的根,比较粗糙,但这是中国第一个得到π值的理论。另外,根据钱宝玉对《陵县》的校勘:“(日月)直径为当日的三分之一,地的三分之一”,那么当时的π值等于730/232=3.1466,比10的平方根更准确。不过,现在看来,钱葆桢的校勘未必都符合张衡的原始数字。
张衡
6.李志
原名李治、仁青、敬斋,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和诗人。金正大末中进士,辟知周俊。金死后,他住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庄里,经常和元好问一起唱歌,元好问被称为“李源”。晚上封闭龙山(今河北省元氏县),隐居讲学。从元世祖到元初,他被翰林学士召去,上任数月,又因旧病辞官。能诗,有《静斋集》,今有考证著作《静斋古今》传世40卷。此外还有《圆海镜》12卷(1248)、《一古衍断》3卷(1259)、《盘说》40卷、《弼书丛鉴》12卷。叶莉对数学的主要贡献是天体术(设置未知平行方程组的方法),用于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的性质。
李志开元书
7.贾宪
北宋人大约在1050年完成了《黄帝细草九章》。原书失传,但主要内容被杨辉著作(约13世纪)抄录,可代代相传。杨辉的《九章算法详解》(1261)中有一个“方术法门源流”的图解,说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仙三角”,或者说“杨辉三角”。《九章算法详解》还记载了贾宪对高次方根的“增乘开方法”。
杨辉三角形——二项式数组
8.张秋俭
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是公元5世纪著名的数学家。他从小聪明好学,热爱算术。我一生从事数学研究,成绩斐然。“百鸡问题”是中世纪关于不定方程整数的典型问题,扬克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著有《张秋俭suan经》三卷本。后来的学者,北周的甄銮和唐代的李先后对该书进行了注释。刘为计算经典写了很好的草。计算经典的风格是问答式,组织严谨,用词古雅。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数学数据库中的一份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