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书、敦煌文献、敦煌手稿,是对1900年敦煌莫高窟第17窟发现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地区4世纪至11世纪的古抄本和印本。

总卷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国家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等。

当1910进入西藏史静图书馆时,只有8000多件。中国国家图书馆目前拥有16000余件,是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其他三件为《永乐大典》、《斯全书》、《赵藏》)。

英国人斯坦因于1907年来到敦煌,用14枚马蹄银骗取了24箱遗书、画作和5箱其他文物。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里奥特来到莫高窟,骗取了6000多份手稿和200多件古代佛教绘画、帛书等大量钱财。伯希和还在464号洞穴中发现了一批元代回鹘遗书。

当时,他带领一支探险队在中国新疆进行考古发掘。当他看到长庚将军送给他的一卷佛经是唐代写的,他迫不及待地询问出处,并于1908年3月到达敦煌。伯希和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汉学家。他凭借深厚的国学知识和丰富的考古知识,查遍了藏经洞内的所有遗书。他自己说:“我敢说,山洞里没有一件东西是在没有书的其余部分的情况下被丢弃的。”

有一张伯希和从藏经洞里偷遗书的自拍照:他蹲在洞里,面对着堆积如山的经书,正在一根蜡烛下一张一张地寻找。他在藏经洞待了三个星期,“不仅摸了每一份手稿,还翻看了每一张纸”。他精通中文和中国历史,这使他能够选择藏经洞的所有精华。

他偷的经书是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比如几乎所有关于道家经典的论文都被伯希和偷走了,大概有六七十篇都收藏在巴黎。敦煌遗书最大的价值是保存了很多古代理论和古代笔记。例如,在《论语》中,只有一种笔记本,即言和注本。在藏经洞中发现了黄侃注解的书,里面收录了汉代至魏晋间大家所讲的《论语》要点,全部被伯希和盗走。

伯希和自己也曾夸口说,他拿的几乎都是敦煌最值钱的纸。他忽略了斯坦因更为珍贵的经典著作和6000多卷有价值的手稿以及一些语言学和考古学方面的卷轴。

装满10推车,运到巴黎。在1905,俄罗斯奥布鲁切夫,日本橘瑞超,吉川光一郎,1914,俄罗斯欧登堡,美国沃纳等。从莫高窟盗走了大量经文。截至目前,这些文物有3.5万件流散海外,约占全部文物的三分之二。

敦煌遗书对社会的意义如下:

每一个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会被这壮丽震撼的景色所折服。但震撼过后,我不禁在想,这些空空如也的洞穴,所谓壮丽的敦煌文化,以及在这里设立的敦煌文化研究院,到底是为了什么?

提一个概念:敦煌遗书。敦煌遗书是指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一批书籍。这批书数量庞大,有6万多册。当它被发现时,它充满了整个藏经洞。除了写卷轴,还包括各种帛画、刺绣等文物。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敦煌遗书流传于世界各地,目前在我国有一万六千多份。

陈寅恪曾感叹:“敦煌人也是我国学术的伤心史!”一般意义上的敦煌文化是指这些书籍,此外还有莫高窟及周边的石窟和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