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1相机是谁发明的?
中国最早使用相机的人是清朝的亲戚和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宁波、广州等港口城市的第一代照相馆,由外国人、中国人自己和“中外合资”经营。但历史上对针孔成像原理的研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论述。北宋时期在金融、文学、数学、天文、医学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沈括详细论述。(1031年~ 1095)58岁后隐居,晚年在孟茜公园写下《孟茜笔谈》。1985余杭安溪县西湾村太平坞发现沈括墓时,我父子有幸参加了此次墓葬发现的摄影工作,并刊登在深圳特区报《青年晚报》上。
《孟茜碧潭》中有一句话:“沧海翻台影入窗,说起来荒诞不经,却是常识。”意思是事物和景物通过一个小缝隙(针孔)一定会反射。海出现在天空中,宝塔顶部朝下是很正常的。
我们古人一直在研究针孔成像的原理,也就是相机的原理。当世界发明了照相机,它很快就能掌握和使用它。1903年,于逊陵在清宫拍了慈禧的照片,当然也拍了皇帝和其他皇太后亲属的照片。虽然有些照片已经过了100年,但仍然在收藏品市场上广为流传。当然是“老照片”的翻拍,这是清朝最重要的亲人的照片。但是,外国人一到达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港口城市,开设照相馆、照相馆,摄影术就在法国出版《达盖尔摄影术》的第二年传入中国——1840年,摄影术以传教、经商、医疗、军事侵略等多种方式传入中国。1844年,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应在澳门与法国谈判时,将自己的肖像照片赠送给英、美、意、葡四国官员,以示礼遇。
摄影传入中国,最早是在香港和广东,后来是上海、宁波、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香港的赖阿芳,广东的邹百奇,上海的罗文佑,杭州的“二沃轩”等。值得一提的是邹百奇(1819~1869)自己做的。赖阿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香港开照相馆,当时他是香港一流的摄影师。重要的是邹百奇在1844做了中国第一台相机,并用于摄影。
在我们最早了解到使用相机的人和事之后,就为我们收藏古董相机指明了方向。湿板相机和干板相机——中国早期使用的相机应该分布在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宁波、杭州、北京、天津,当时数量很少。比如杭州高的相机收藏,前两批就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见《高图书馆百件珍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