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吴彤有一座“万人坑”纪念碑。它记录了哪些残酷的史实?
解放初期,厦门吴彤凤头滩发掘了一座满是白骨的万人坑。整个场面触目惊心,是日军残暴罪行的铁证。
日军攻占厦门的历史背景:1938,10年5月,日军在厦门吴彤登陆后,大肆屠杀村民,在厦门造成了一系列悲剧。
1937,10年底,与厦门关系密切的金门被日军攻占。
5月9日深夜,1938,日本舰队悄悄集结在吴彤浦口外海。
1938 5月10日凌晨3时,日军乘登陆艇登上浅滩,国民党守军第75师第3团第9连80余人火速驰援,在激战中全部壮烈牺牲。
5月1938,10日凌晨,日军航空兵轰炸了厦门吴彤、金妮、边霞、象山等地的驻军阵地。日军登陆的第一天,仅在一个地方就有95名手无寸铁的平民丧生。
5月1938,11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厦门金妮挨家挨户搜查抗日士兵。
5月1938,11日,部分日军进入市区,厦门守军与登陆日军在连板、双函展开激战。
5月1938、12日,1500余日军后续部队相继登陆并占领该城。当晚,厦门守军撤回大陆。
1938,13年5月,厦门军民浴血奋战四天后,厦门全岛沦陷。
残酷的战争:保卫厦门的三天时间里,战争死伤三四千人,445团800多人阵亡,剩下不到一半。厦门治安队,炮台守军全部殉难。其中,守军死伤日军约500人。
战争期间,厦门岛内大量市民逃亡。原来654.38+0.8万的人口,下跌时只有654.38+0.3万左右。
厦门吴彤“万人坑”纪念碑建筑简介地点:吴彤灯塔公园南入口右侧山顶。
纪念碑落成时间:2012纪念碑雕塑落尘。
纪念碑规模:纪念碑1.9米(不含台座),平台面积38平方米。平台两侧有10级台阶,一侧有5级台阶,表示1938 May 10。
纪念碑位于平台中央,纪念碑底座雕刻有万人坑浮雕,真实再现了当年日军的可怕事迹。
纪念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1938.5.10,八年抗战历史,厦门沾满鲜血的一页。5月1938日凌晨,日本侵略军入侵厦门,从吴彤村的金妮登陆浦口海滩。我们的军民拼死奋战了三天,但是兵力很急。5月13,厦门沦陷。此后,侵华日军蹂躏鹿岛七年多,人民饥寒交迫,忍辱负重。期间,爱国人士和无辜市民被杀害,尸体被填在海滩上的“万人坑”里,尸骨累累。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摧残人性,侵华罪行铁证如山。家仇国恨,念念不忘;历史是痛苦的,所以我心中清楚:我立志复兴民族,追求世界和平;国不辱外,民有智,人丁兴旺。
备注:吴彤“万人坑”的主体雕塑位于东北43°,直线距离约400米。
感受:这段碑文描述了厦门被日军占领的真实历史过程,还原了万人坑的起源,记录了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可怕罪行。
第一块石刻正面右半部分是一段“永远刻在心里”。碑文全文是:“念念不忘”!2005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厦门晚报发起了一项寻找厦门抗战死难者的调查,并公布了部分确认的死难者名单。随后,厦门晚报响应读者呼声,发出倡议,为厦门抗战死难者修建纪念雕塑,市民踊跃捐款。
2011年底,厦门抗日遇难同胞纪念雕塑位于灯塔公园,该公园毗邻日军侵华厦门登陆点和遗弃遇难厦门军民尸骨的“万人坑”,与厦门吴彤古渡口相连。
2012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雕塑完成,命名为“永明心”。熊绎山海,火烧前后的照片,浩瀚无垠,日月争辉。厦门已确认身份的遇难者名单在此。日后再发现的,也将陆续刻上,以示念念不忘。
纪念雕塑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市民的捐款及利息近80万元,委托厦门市红十字会作为业主,由厦门寒浞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设计施工,五缘湾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监管。
抗战时期厦门遇难者名单:在第一块石刻的背面,以及其他三块石刻的正面和背面,刻有部分遇难者的姓名和死因,残暴的日军所犯下的罪行历历在目。
《碑文题记》中提到,从2005年厦门晚报发起厦门抗战死难者调查到2012纪念碑雕塑完成,已经确定了319位遇难者。经过十几年的锲而不舍,新认定抗战死难者865人。名单刻在碑文碑上,面朝大海,风呼啸。
据不完全统计,厦门沦陷期间,数万军民被无辜百姓杀害、抵抗、杀害。在烽火岁月里,我的生活像一只蚂蚁,乱作一团,书也丢了。很难被我的名字全灭,现在重刻,只为它哀悼。
不幸的是,距离吴彤万人坑纪念碑400米的万人坑原址没有得到保护。不幸的是,万人坑悲剧的原址当时没有得到保护。
历史是痛苦的。我们应该记住,厦门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是中国的沿海经济特区,是中国受欢迎的沿海旅游城市。厦门也在努力记住这段历史,提醒后人警醒,勿忘国耻。
1,厦门每年5月10,全市防空警报试鸣。
从2002年开始,厦门每年5月10进行全市范围的防空警报试鸣。纪念5月1938厦门沦陷。防空警报分为预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信号。
预警信号将于15:00发出:鸣36秒,停24秒,重复三次。
15:10,空袭警报信号将鸣响6秒,停止6秒,重复15次。
15:20报警信号:一声长音,连续振铃3分钟。
2.兴雅苑(厦门未分类不可移动文物)
兴雅苑位于厦门市思明区莘田路42号。洋楼是菲律宾华侨黄振成于公元1930年代所建,厦门在日据时期被占领。兴雅苑厦门联络部作为日军在厦门的最高统治机构,是日本内阁为应对侵华而设立的。
3、厦门革命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厦门革命烈士陵园于6月1954+10月17厦门解放五周年落成。陵园占地20000多平方米,包含七大建筑。其中,厦门解放中牺牲的1034烈士遗骸安葬在烈士陵园。
历史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在2019年的中国,所有的人都过着和平稳定的生活。世界并不太平,但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感谢先烈们的浴血牺牲,感谢祖国的繁荣昌盛。铭记历史,铭记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