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谣的历史影响
1934年,中央苏区出版了一本革命歌谣集。红色歌谣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著名的兴国山歌《唉,来了》,起到了动员参军、鼓励英勇杀敌的鼓舞作用。“小黄安,这真的不简单。锣一响,四八万男丁出战,女子送饭。”这首《小黄安》反映了当时黄安人民参与革命斗争的旺盛热情和热情。又如《老子真名叫田》:“老子真名叫田,住在洪湖附近;要想抓我,神仙也难。枪口对枪口,鼻尖对鼻尖;有我就没有你,你死我见天。”既表现了洪湖地区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也描绘了洪湖人民对敌斗争的决心和勇气。红军北上抗日,离开革命根据地时,创作了《十送红军》等脍炙人口的民歌,表现了人民与红军的深厚情谊。
流行于革命根据地的传统民歌,如陕北信天游、甘肃宁夏华尔、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四句五句半、两湖五句、江西兴国山歌等。也有一些新的歌谣,如小和老子的姓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