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魏国简介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地方豪强着手自立,一时间全国陷入内战混乱。曹操初据兖州,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收编,势力渐强。他还把狄咸从洛阳迎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曹操击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军南下,占领荆州,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对抗。此时刘备也着手兴汉,带领荆州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联合。孙和曹大军在赤壁交战。曹操战败,退守北方。刘备能够占领荆州,然后进入成都。从那时起,曹,孙和刘成为主导力量。
曹操封,建都叶,后封王维。建安二十五年(220),子曹丕代汉献帝,封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俗称蜀或)。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俗称孙吴)。三国鼎立的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中魏国占据面积最大,都在中原,还有汉朝,一直被称为正统王朝。这期间最重要的改革是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使中国政治逐渐变成世界性的垄断。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其中,曹魏的成就尤为突出。自曹操统一北方,开垦土地后,生产逐渐恢复。曹操还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诸多弊端,打压大地主的强大势力,扫除宦官外戚的专制权力,吸收中下层地主参与政权。魏文帝又实行九品郑智制,承认一般士族有权做官。它对魏晋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南北朝末期才被废除。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随着蜀汉国力的下降,魏司马师于263年发起攻蜀计划,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人攻蜀。结果,蜀主刘禅投降,灭亡。在死后,他的儿子于266年篡夺了魏国的独立,他的国号是金,所以曹魏死了。
文化:
曹魏虽然是以军事强国起家,但曹石家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比如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擅长写诗,被称为“三曹”,后被称为“建安文学”。即使在晚年,他的君主也有艺术造诣。比如曹茂,擅长诗词绘画,被誉为才子。
经济:
在汉魏吴三国中,曹操最重视农业,其中曹魏人口最多,垦荒面积最广,这也是当时三国中曹魏最强的原因。
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个证据是他大力兴修水利,其工程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比如233年,关中地区修建渠道、水库,一举改造盐碱地3000多公顷,极大地充实了国库。再比如曹魏在河南兴修水利,结果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曹魏君主及爵位:
庙号谥号国君姓名年月期间
——魏高帝(世祖骓)曹腾——
——魏太帝(世祖骓)曹嵩——
毛(世祖追授)(世祖追授)曹操——
高祖(祖先)魏文帝曹皮黄楚220 -226。
伟大的祖先魏明帝曹左太和227 -233青龙233 -237荆楚237 -239。
无齐王(、)被废为“少陵郡公”。曹芳从240到249起步,嘉平从249到254。
没有废帝,就废为“贵族乡公”。曹茂郑源254 -256岁,甘露256 -260岁。
没有元帝曹焕(西晋302年拜),260 -264年弃为“陈留王”靖远,264 -265年弃为仙溪。
附三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