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恩施

印象恩施

清逸

我从来没有想过,距离咸宁600多公里的恩施,会以一个手势闯入我的记忆。从鄂南的木布山到鄂西南的武陵山区,一过宜昌,山就多了。先是半高的山,然后是蜿蜒的山,一座又一座山。在车库的群山中,到处都是绿色,但一条又一条隧道将无知带入你的脑海。窗外,是山和悬崖。武陵山系,水少了些阴柔,山多了些刚硬。

恩施不是历史名城,但也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期的巴国领土、战国时期的吴楚县领土、元明清时期的土司管辖,到1993年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走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古石洲,就像一个美丽的家庭在内室中孕育,没有人认识她。神秘的面纱一旦揭开,就会多姿多彩,魅力四射。

恩施很美,美在风景,更美在人。

舒赖襄丰一中

到达凤凰是到恩施的第二天。来凤距恩施州130多公里,西接酉阳,东临龙山。因为离龙山县很近,所以形成了一水之隔两县,一桥连两省的独特奇观。在这片神奇而又多情的土地上,来凤一中即将迎来80岁生日。

来凤一中位于教育新城。虽然是15才搬到新校区,但是学校里的树木郁郁葱葱,郁郁葱葱。团市委同行胡书记告诉我们,新校区的绿化树70%是县州各单位捐赠的,其余是往届校友捐赠的。学校由政府出资,按照大学的规格建设,所以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突然明白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论》说“少年兴,则中国兴;“年轻人强,则中国强”的深层含义,优先发展教育,把最好的资源给年轻人。来凤一中为什么要担心荣耀?为什么来凤凰会担心未来?

漫步一中校园,正值上课时间。教学楼里,书声嘹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变幻的光影中为山区少年打开了一扇知识之门。教学区,紧挨着新华格致书店,是一个精心制作的“教师书吧”。在不算宽的书吧里,书柜靠墙而立,书柜里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在老师的阅读区,课桌摆放有序,迷你绿植和台灯并排,优雅精致。

来凤一中校报的主编是陈,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教师。因为陈老师上课,我们没有见面。但我们有幸与负责校报工作的团委和校办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来凤一中的报纸主要是团委和校办公室办的,一月份出版。第一版以校园新闻为主,第二版以校园生活为主,全面介绍和报道学校生活,第三版紧跟学术形势,制定专题,如校园安全、自主招生等,第四版为补充,主要发布学生习题,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学校各部分责权利明确,负责提供本月新闻文章。此外,各年级和备课组积极参与。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校刊《宋健》,这也是来凤一中文学社的名字。据该校甘主任介绍,整个校刊都是由学生自己组装、挑选、编辑,最后交给相关印刷公司设计排版。至于校刊稿件的质量控制,由文学社骨干组成的小组自行讨论决定,相关负责老师只做指导。

翻开《宋健》,书香四溢。或写在知识殿堂里流浪的感受,或写青春的迷茫,有时干脆来几首新诗,有时插画学生摄影的照片...内容丰富多彩。这本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校刊深深震撼了我。让人震撼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话语,更是学校关爱少年梦想的母心。

突然想到九宫文学社,一个中断多年的文学社,想到校报组稿的艰难,不禁深有感触。

作为编辑,我们还有很多要思考和学习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醉美女儿程

我在细雨中遇见了女儿城。

漫步青石铺就的“古道”,细雨蒙蒙。少了游客如云,多了安静舒适。邓华开始时,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屋檐上。房前九重葛盛开,铜钱好绿。一条长长的路,铺着沉甸甸的青石板,在水中溅起水花,反射着灯光;远处,漫山遍野都是云。

一座古城,婀娜多姿。

导游说,来女儿城,一定要趁着天气好。天上彩云红,古色古香的街道上,土家族兄弟姐妹载歌载舞,游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重大节日,有大型演出。

忙起来还不错,但寂寞的女儿城更像是闺房里的少女,简单,安静,风情万种。我更喜欢在宁静中寻找一座城市的记忆,在细雨中寻找一座城市的味道:这个没有味道。

在女儿城,一座雕像矗立在一个小广场上。四个壮实的土家族男子,高高地举着鼓,皮肤黝黑,肌肉鼓鼓的,眼神平静而坚定。婷婷少女,站在鼓上,翩翩起舞,帅气灵动。她一手高高举起,像是在呼唤风雨,又像是在祈求苍天平安。

漫步女儿城,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吊脚楼遥相呼应。虽然是雨天,但餐厅里的喧闹与城市里的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游说:“不喝一碗酒,就白来恩施市了。”。于是,寻着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们走进了巴人堂,一家土家风格的特色酒店。巴人大厅内,欢呼声、掌声回荡,赢得阵阵掌声的是土家风情的表演。脚下,瓷砖散落一地。酒客面红耳赤,兴高采烈,端起大碗一饮而尽,然后摔在地上。砸得越响,越代表对客人的尊重。酒碗是最常见的陶碗,陶碗也有泥土的颜色和香味。褐色的陶碗,盛满晶莹剔透的酒,在灯光下看起来像琥珀。大厅里,一声巨响,一声大喝,一声摔倒,傲气十足。恍惚间,山歌飞扬,寻声望去,几个土家姐妹正在给客人敬酒。歌声飞扬,酒香四溢。

八仁堂,不见不散,不醉不归。

神奇大峡谷

去大峡谷,悬崖附近道路曲折,一路前行,路随山转,山遮路,往来渺茫。

楚清总是下雨,乍一看阳光明媚。河边,沿着陡峭的山坡,浓浓的绿色是一片茶园。采茶季节已过,只有一两个茶农在茶园里劳作。抬头望去,群山之中有一片绿地,还有一间白墙青瓦的小屋。谈茶的时候,导游的故事越来越多,还唱了《六口茶》。“喝口茶,问你一句话,你爸妈(房子)在家吗?”“如果你喝茶,你就可以喝茶。你怎么能说这么多?我爸妈今年八十八了。”大概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年轻的男女,爱的种子,用茶来抒发感情,问答,探露,甜歌,平淡的词句,夹杂着浓浓的感情。这种富硒绿茶是最简单的媒人。

开车去七星寨景区,回头看看路,弯弯曲曲,不见踪影。抬头可以看到四座小山,那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大峡谷。这个“东方科罗拉多”大峡谷,以其独特的自然奇观,吸引了众多英雄。

刚进景区,迎接我们的是曲折的台阶。台阶又陡又窄,只走了几层,我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姑娘,加油!”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不知道什么时候台阶边出现了一对老夫妻。灰色的太阳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老两口虽然年纪大了,但走路对他们来说并不难。他们手牵手走着,面带微笑,让人羡慕。“爷爷奶奶,太好了!”我报以一笑,也做好了继续前进的准备。爬过这一级级台阶,你就到达了山腰。从栏杆上望去,阳光明媚,天空晴朗。远处,山顶上,几朵薄如轻纱的云,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四处游荡,瞥见天空后,是一条迷人的悬崖栈道。

独特的山峰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怎么会有办法呢?无路可走的时候,清江沿岸的土家族孩子会在悬崖上凿洞,跨掉梁柱,铺上栈道。没有路,修一条宽阔的路。李白在《蜀道难》中写了一首诗“一次地震断了一次,有勇者丧,然后梯石叠连”。短短16个字,隐藏了多少感人的故事,淹没了多少可亲可敬的英雄。我摸了摸岩石上巨大的锈迹斑斑的铁堆,不禁肃然起敬。

下午三点半,我们到达了“情侣峰”。夫妻峰周围人声鼎沸。原来是一对户外攀岩者在攀登情侣峰,一路有航拍,大概是为了拍纪录片。周围的人说,攀岩者是一对情侣,男的来自美国,女的来自英国。他们早上7点开始爬山。这时,三分之二的路程已经过去,但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最艰难的。情人峰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险峻山峰,四周无人依靠。这座山只在山顶被分成两半。从远处看,像是亲密无间的恋人。我看着情侣峰上那动人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人的一生既短暂又漫长。怎么花,和谁一起花,爱谁,谁能陪他一辈子?一瞬间,我突然明白,真正的爱情,是你我携手追求共同的目标,经历风雨,重新品尝甜蜜。心灵的和谐远胜于般配。

大峡谷的奇景太多了,但是我都记不住。自然美只是美,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人和感人的故事,所有的美才变得有血有肉,有温度,有风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峡谷也是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