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胡和张爱玲的详细故事?
第二,她的《花开在尘埃里》
真正见面的时候,胡兰成只说自己想的都是错的。他一方面觉得张爱玲很高,一方面又觉得她坐在那里,幼稚又可怜,不像个作家,像个不成熟的女学生。但是他们两个聊了五个小时。从评论热门作品,到询问张爱玲每月写作收入。对一个初次见面的小姐问这样的问题,确实很不礼貌,但是“因为我们认识,所以我们认识”,两人已经有了相知的感觉,所以张爱玲并不觉得胡兰成的话很唐突。胡兰成把张爱玲送到巷子里,并肩而行。他突然说:“你怎么这么高?”只这一句话,突然打断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怎么会这样”的潜台词是从两个人是否很般配的角度来比较的,前提是他们已经被当作男女在一起了。张爱玲很惊讶,几乎厌恶,但真的很好。
第二天,胡兰成回访了张爱玲。她的房间是如此的豪华,以至于让他感到不安。胡兰成形容三国时刘备进孙夫人房间时是这样的感觉。那一天,张爱玲穿了一件宝蓝色的丝绸外套和裤子,戴了一副亮黄色边框的眼镜。多年以后,胡兰成对这些细节有着清晰的记忆。之后,他每天都去看张爱玲。有一天,他向张爱玲提到《天地》上刊登的照片,张爱玲拿出来送给他,并在后面写了几个字:“见了他之后,她变得很低,低得像尘埃。但她心乐,花出尘来。”
第三,“颜色?戒指”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但是很快,他们相爱了。他们相爱的方式似乎是他们最初相识的延续。胡兰成在南京工作,每个月回上海一次,待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都不回美丽花园的家,而是直奔赫德路,先去看张爱玲。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窃窃私语不休。但当时世人并不理解他们的感情,只认为胡兰成是个汉奸,有老婆,老得几乎可以做张爱玲的父亲。全世界都觉得这样的爱情似乎不可思议,都为张爱玲惋惜。但张爱玲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4.这个叛徒娶了一个才女。
胡兰成理解张爱玲,理解她贵族家庭出身的高贵典雅,理解她童年不幸所产生的“吃喝玩乐”的观念。只有这种“理解”可能才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其实仔细分析,张爱玲不是一个世俗的人,她不以世俗的价值观来评判一个人。她没有任何政治主张,只是把胡兰成当成一个理解她的人,而不是汪伪政府的汉奸。对于胡兰成的妻子,她并不在乎,因为她似乎并不去想那些会天长地久的事情。她在一封信中对胡兰成说:“我以为你以后可以和我来来去去。”可能她现在只在乎胡兰成对她的爱,其他的都不想去想。胡兰成比她大很多,但这可能是她爱他的原因。张爱玲从小缺乏父爱,很容易让她对年长的男性产生特殊的感情。所以,年龄不是障碍。于是,她全心全意地爱着他,在世人惊讶的目光中爱上了他。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就给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结婚。他们就这样结婚了,没有法律手续,只是凭着一张结婚证。因为胡兰成怕以后情况变了,她的身份会拖累张爱玲。没有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颜英为证。“胡兰成和张爱玲签了终身合同,结婚了。愿岁月静好,天下安定。”前两句是胡兰成写的,后两句是张爱玲写的。就这样,他们成了夫妻
这一时期,也是张爱玲创作的巅峰。她写过《茉莉花香》、《终究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心经》、《琉璃瓦》、《圣Xi》、《封锁》、《公寓生活笔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尹宝英的送花楼》。上楼去!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谈胡萝卜,诗和废话,写什么,刻骨铭心的画,等待,年少时,花凋谢,爱情。其中,《倾城之恋》、《金锁记》和《爱》都成为她的代表作。
五、叛徒爱上别人
时间已经接近44年的尾声,情况显然在发生变化。日本在华势力每况愈下。作为汪伪政府的官员,胡兰成也感到了危机感。一天傍晚,他们在张爱玲家的阳台上看上海的暮色。胡兰成把目前的情况告诉了她,怕她以后有麻烦。虽然张爱玲对政治并不敏感,但此刻,她知道这个国家这次是真的和她的家连在一起了。《汉乐府》里有一句“未来是一场灾难,口干唇燥,今日应喜。”而张爱玲在这一刻才真正体会到这两首诗的意义。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了,我大概也能逃过这一劫,就是头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我们也不会再在一起了。”张爱玲笑着说:“那时候改名字,可以叫张倩,也可以叫张昭。我抱着你,在世界的角落里招募你。”
1944 11年6月,胡兰成赴湖北编纂《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
情况很混乱。1945,15年8月,日军投降,胡兰成末日来临。重庆一定会惩罚像他这样的汉奸。于是他逃到浙江,化名,自称是张爱玲祖父张佩伦的后代——如果姓张,只是不叫自己张谦或张昭,住在朱基寺的家里。
家里的儿子宋德是胡兰成的高中同学。胡兰成小的时候,在家里住过一年。思家的主人死了,靠思家的小三维持生计。司家还有一个普通的母亲,范秀梅,比胡兰成大两岁,曾经和司家主有一个女儿。在这样的乱世,斯家安排胡兰成投靠温州范秀梅家,范秀梅送她送行。在他们到温州之前,他们两个已经成了夫妻,是以范家和邻居相称。
然而,半年不见的张爱玲找到了去温州的路。由于担心范秀梅的邻居可能会怀疑他们的关系,他们三人都在酒店见面。一天早上,胡兰成和张爱玲在酒店里聊天,肚子隐隐作痛,他却忍了下来。范秀梅来的时候说,一看到她就觉得恶心。范秀梅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却问疼得怎么样,说等会中午泡杯茶就好了。张爱玲此刻很失望,因为她明明觉得范秀梅是胡兰成的亲人,而自己却好像是“第三者”或者是客人。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梅漂亮,想画她。这是张爱玲的拿手好戏,范秀梅也是坐着让她画的,胡兰成是看的。但是她一画脸,就把眉毛,眼睛,鼻子都画出来了。忽然,张爱玲不画了,说她什么都没画,只是看起来很悲伤。范秀梅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毛、表情、嘴巴越来越像你,心里一震,过了一会儿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画像”。张爱玲真的很委屈。她心里只有一个男人,但这个男人心里有好几个女人。她怎么可能不多愁善感?
离开温州时,胡兰成为她送行。下雨了,所以是天赐良机。雨水也冲走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生命中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苦涩的尽头,没有挽回的余地。
六、发给胡兰成30万元“分手费”
八九个月后,两人偶尔通信。张爱玲也会用自己的稿费帮助胡兰成,只是怕他在流亡中受罪。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告别信:
“我不再喜欢你了。你已经不喜欢我了。这一次,我想了一年半。他只是在合适的时候拿一小笔钱,不想给你增加困难。别来找我,就算你写,我也不看。”小荠的意思是小抢劫。这时,胡兰成脱离了危险,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当张爱玲选择一切稳定的时候,她写了一封告别信,连同自己的30万稿费。从此两人有了一段传奇般的爱情,于是痛苦谢幕。胡兰成曾经给张爱玲的好朋友颜樱写过信,想挽回这段感情,但是张爱玲不理他,颜樱也不理他。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就淡了吧。”枯萎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她的文采。从此,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关于这段恋情,张爱玲一直只字未提。我们只要从胡兰成写的《今生民国女子》来考证就可以了。
47年后,台湾省著名作家三毛根据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写成《滚滚红尘》,被拍成电影,由林青霞、秦汉、张可颐主演,罗大佑作词。同时,这部电影也成为三毛编剧的最后一部作品。
张爱玲短篇小说《色?如果李安没有用它拍电影,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它。这篇短篇小说写于1950,30年后才出版,收录在她的一部作品集《不满集》里。张爱玲1955去了美国纽约,所以写了《色?响,张爱玲还在上海。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汪伪政府工作的犬儒主义者胡兰成被定为汉奸。胡兰成在温州乡下躲了一段时间,张爱玲从上海去温州看他。后来,胡兰成逃到日本,娶了一个有名的女人,名叫佘爱珍。
佘爱珍的前夫叫吴四宝,抗战前是上海的一个黑帮老大。抗战开始后,杜等黑社会头目离开上海,随即在上海声名鹊起,也加入了汪伪特务组织,简称“76号”,成为汪伪特务在上海的主要打手。吴四宝的老板是《色戒》中“易先生”的原型,是“76号”丁某村的负责人。当佘爱珍还没有死在吴四宝的时候,她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汉奸女特工。《76号》里很多女犯都是被佘爱珍本人折磨的。即使后来他去了日本,佘爱珍依然狠毒,多次贩毒。
20世纪50年代初,胡兰成和吴四宝的遗孀佘爱珍逃到日本结婚。由此可见,胡兰成的汉奸嘴脸是非常准确清晰的。20世纪70年代,胡兰成试图借助张爱玲的光环回台湾发展,结果以余光中为首的一些知识分子痛斥他人品不好。胡兰成知道自己没脸见人,就悻悻地离开了台湾省,回到了日本。胡兰成的书也在台湾省被禁。
关于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十多年前,香港导演严浩拍摄了台湾省女作家三毛编剧,秦汉、等主演的电影《滚滚红尘》。主题曲由罗大佑作曲,三毛作词,陈淑桦演唱,阵容非常强大。影片上映时被指出是在为汉奸洗白。社会关注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主题,倾向于软化汉奸形象,其实是有一些具体原因的。第一个原因是蒋政权统治台湾省期间对文艺高压政策的反弹。那时候张爱玲很有名。关于她和胡兰成的绯闻,很多人都知道,但张爱玲不是她自己写的。到处宣扬这件事的胡兰成,他的作品在台湾省被禁。因此,禁令一解除,胡兰成的书就风靡一时,胡璋的爱情也开始被人津津乐道。第二个原因是张爱玲对这件事的长期暧昧态度。李安对这一主题的处理主要受张爱玲态度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态度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暧昧的,她甚至停笔一年。但是,1949之后,留在上海的张爱玲必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当时上海文艺界的掌门人是夏衍,后来作为文化部领导来京。长期在上海生活的凌克与张爱玲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上海文艺界的新领导人非常重视“才女”张爱玲,希望她能为新中国写出更多的文艺作品。张爱玲确实写过。
除了几个不太出名的剧本,《小艾》和《十八春》都是张爱玲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张爱玲赞扬了新社会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光明,甚至使用了“为人民服务”一词。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十八春》是张爱玲后来大幅剪辑的。张爱玲离开上海后,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改变了她对新中国的态度。原本的赞扬瞬间变成了批评。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1950年,张爱玲在上海写《色》。戒指的动机。在我看来,她最初的动机是为了迎合政治形势,对自己的历史做一个清理。写村和郑的故事,不是为了一个英雄传奇,而是为了她自己。写这个故事是她要委婉地对自己特殊的历史问题做一个陈述。然而,胡兰成毕竟是张爱玲念念不忘的人。当她谈到这个问题时,政治退居其次,感情浮出水面。而且,对于上海新中国的文艺领导人来说,他们当然不喜欢张爱玲写这个题材。因为,无论张爱玲写什么,最后都是写国民党。
张爱玲离开上海的全部原因并不清楚。她写的政治声明作品《颜色?响”可能是原因之一。张爱玲想用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立场,但是领导不喜欢。张爱玲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委屈自己,还有其他原因,她离开了上海。她最后没有去台湾省。可能她以为到了台湾省就要面对这个问题,所以一个人去了美国。
现在张爱玲的作品比较集中,《色戒》中注明的写作日期是1950。从1950到1955张爱玲到达纽约时,《色戒》最初写的是什么,谁读过,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现在看到的短篇小说《色戒》是30年后定稿的。《色戒》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时第一次面向社会。在序言中,张爱玲承认这个故事已经被完全改写。而且,通过这篇序言,我认为张爱玲是真的想用这篇短篇小说来对她的特殊历史做一个总结。张爱玲在序言中写道:
写反派不应该进入内心,而是站在外面骂或者丑化?.....你也要知己知彼,但知己知彼不能太多吗?因为理解是最初原谅的开始?知道原因,就更容易认识这种人,导致鄙视。没有理解,邪恶就会被神化...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张爱玲写《色?谨慎不是写当年的真实历史,而是通过这个故事写出她自己的真心。因此,小说中的王买嘉之夫人并没有太多的政治背景,也没有任何民族大义的色彩;小说中的心理活动很少体现原型郑,这是张爱玲自己内心的写照。在真实的历史中,郑在被捕后,承认自己找人暗杀了村。然而,郑说,这是因为嫉妒和妒忌,因为村不断地与妇女调情。历史记载表明,郑并没有放弃的任何一个同伴。张爱玲完全清楚这段历史,但她没有这样写,因为她不想为郑立碑,而是写她自己。如果她想写一个女英雄的传奇,也不会写得这么短。实际上,张爱玲是用郑和村的故事外壳来书写自己和胡兰成的内心世界。
对了,胡兰成并不是一个忠于爱情的情人,而是一个愤青,总是试图弥补自己出生在深山的穷孩子早年的不幸。即使在被通缉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和女人一起寻找失落的世界。张爱玲去温州乡下看胡兰成时,他正和另一个女人鬼混。后来,胡兰成与女汉奸佘爱珍结婚后,仍然到处宣扬自己与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爱情”。因此,小说《色?在《指环》中,张爱玲也对女团老将胡兰成表现出爱恨交织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