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权更迭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几个民族政权的分裂逐渐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这一阶段的政局经历了封建国家重新分裂——局部统一——国家政权并存——国家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末割据势力的延续和扩张,到北宋结束。但全国版图上仍有辽、大理等发展中政权,后来西夏、金相继出现。所以北宋只是一个部分统一的王朝,与统一的汉唐不同。北宋灭亡后,南宋与金的对抗再次出现。直到1279年,元政权以其强大的武力重新统一了全国。这个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加强阶段。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本着“强干弱支”的指导思想,解除了中央和地方将领的军权,将地方行政权和财权分开,在中央组建了强大的皇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政治稳定,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了北宋政权的长期积贫积弱。到了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疆危机。为了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和宋神宗任命王安石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养役法、农田水利法、田亩税法和嘉宝法等措施,试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和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级的反对,所以新法失败了。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大疆域,实行行省制,初步确立了后世的省区规模,并通过郑玄书院和澎湖巡检司有效保障了中央政府对包括藏台省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这一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商业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打破了唐代“城”与“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的四川,“专卖市场”贸易也在国家政权的边界兴起。在这个阶段,南方经济是持续发展的。南宋时期,太湖流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到了元朝,为了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在这个阶段,中国古代纺织工业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南宋时期,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水平提高。到了元代,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棉纺织业逐渐取代丝织业成为纺织业的重心。民族关系:这一阶段,民族政权长期共存,战争不断。这些战争虽然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这表现在战后的和平谈判中。如北宋与辽朝缔结的“元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增进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边境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边境地区的发展。因此,和平共处仍是现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元朝统一后,民族大融合现象再次出现,出现了汉族外迁,形成新的民族等新特点。对外关系:在这个阶段,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汉政权相对弱小,控制区域有限,内陆对外贸易受阻,“丝绸之路”不再畅通。南宋时期,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造船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海上航线成为对外交流和贸易的重点。元朝时期,陆路交通和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对外交流再次繁荣。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继续领先于世界,在天文历法、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个阶段传播到国外的,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