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1
第九课对外开放正在逐步扩大
经济特区的建立
1.目的:加快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3.建立经济特区的成果:经济特区的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进行,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4.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5.作用(意义)(影响):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它在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跨国投资、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宗旨: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促进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推动全国经济发展。
3.开发时间:1990。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部分经济特区政策。
4、发展成果(历史意义)(作用):
经过努力,浦东已成为外向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初步建立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基本框架。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理由: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时间:2001年65438+2月。
3.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机遇,也会带来挑战,这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初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
第十课民主与法制建设
基于法律的治理
1.宗旨:促进社会稳定,满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过程: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令和法规,使民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
3.(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4.措施: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入宪法。这是总结* * *和中国50年民主法制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表明中国* * *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并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5.重大意义: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入宪法。这是总结* * *和中国50年民主法制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表明中国* * *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并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
刑法
1.制定: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标志: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修订:1997。3月,为适应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重大修改,新刑法从1997 10开始生效。
4、刑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刑法的完善和实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私财产,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法通则
1.目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必要把相继颁布的各种民事法律法规纳入一个总体框架,并根据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
2.通过日期:1986年4月。
3.执行:1987 65438+10月1。
4.历史作用:我国逐步建立的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体系终于有了系统的总体框架,为制定完整、系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民自治
1.村委会的设立:1983之后,全国普遍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乡镇以下设立村委会。
2.村民自治的目的:适应新变化,实行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3.法律依据:1987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4.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5.村民自治的评价(意义)(历史作用):
农村班级民主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我们现在实行的村民自治,实践证明是完全符合我的。
初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3
第十二课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和团结。
3、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
(1)从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二)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从文化上保护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4)反对大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4.实施民族政策的意义:极大地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一)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国家繁荣;
(3)实施民族地区政策;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
地方政府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⑴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五个省级自治区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3.如何理解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人?
答: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和睦相处,共同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 * * *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1998)
各民族共同繁荣。
1.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农牧业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发展十分缓慢。有些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有些地方还没有使用铁农具,交通、邮电、通讯也很落后。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实现* * *繁荣所采取的措施:
(1)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
(二)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项目,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民族民主和进步。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取得* * *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4.对民族政策的评估:
实践证明,中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将在26世纪得到巩固和发展。
初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4
第十三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构想
1.宗旨: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2、提出:(1)时间:1982 (2)人:
3.给出的理由: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4.“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是“一国两制”,即在中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5、“一国两制”提出的地区: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为了解决台湾省问题而提出的,后来也适用于香港和澳门。
6.“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意义(对“一国两制”的评价)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的伟大创举和基本国策。它不仅有利于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稳定,而且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它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些历史问题找到了新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做出了贡献。
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
1,中英谈判: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 12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6月1997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回归庆典(“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1997 7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时刻。在如期举行的香港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布“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同时升起。五湖四海,万众瞩目,神州大地一片欢腾。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2010年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联合声明的发表意味着什么?
它标志着中国将基本解决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
5.“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实践:
1999 65438+2月20日,澳门政府交接仪式如期举行。中国政府宣布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上空高高飘扬。中国的孩子在欢乐的海洋中游荡。继香港回归之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7.香港问题的由来(什么是香港问题)
英国通过1842的《南京条约》、1860的《北京条约》和1898的《关于扩大香港边界的特别条款》武力占领了整个香港地区。
8.澳门问题的由来(什么是香港问题)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骗取澳门居留权。19年80年代,葡萄牙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承认其对澳门的统治权。
9.台湾省问题的由来(什么是台湾省问题)
1949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国民党残余逃往台湾省。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省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省。从此形成了两岸长期对峙的局面。
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
(1)综合国力的增强,
(2)国际地位的提高
(3)“一国两制”原则的成功运用
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两岸关系缓和(标志性年份:1987 ——1987台湾省当局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1)历史背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打破了两岸长期人为隔绝的状态。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省也开始调整一些对大陆的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
(2)现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两岸交流日益频繁,领域不断扩大,从文化教育到经贸、体育、卫生、科技、新闻、出版、宗教等各个方面。
(3)意义:通过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减少了敌意和误解,增强了民族感情和凝聚力。
2.重要部分
(1)三通:实现通航、通邮、通商。
⑵1987 10台湾省宣布,自当年6月2日起,允许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以外的台湾省居民通过第三地回大陆探亲。台湾海峡两岸同胞之间长达38年的隔离终于被打破。
3.台湾省问题的前景。
尽管台湾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实表明,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4.中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省问题的几项基本原则(对台基本政策):
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
.5.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性质一样吗?
答:不一样。香港和澳门问题是中、英、葡三国之间的国与国问题。台湾省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6.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中国收回香港的历史依据: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8.中国收回香港的法律文件:联合声明;
9.中国收回香港的政策:一国两制。
10、解决台湾省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两岸关系的缓和,为双方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二)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三)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推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大陆的吸引力最大,两岸人民都希望实现和平统一。
缺点:
(一)台独猖獗。
(2)美国的干预。
初二历史第二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二册知识点的高质量总结
★2020年最新八年级历史卷二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第二册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大纲。
★初二历史第二册必考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笔记
★总结初二历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考前复习大纲。
★二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八课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