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阳泉的历史?

1900年前是一片贫瘠的沙滩,名叫沙江口。

石太铁路1903开通后,矿业兴起,1936形成一个三万多人的城镇,隶属平定县。

成立于1949。

1983平定县、蔚县隶属阳泉市。

阳泉市历史悠久。据20世纪50年代平定西北的酸枣、大梁顶出土文物考证,旧石器中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活繁衍。

唐禹夏商时期,阳泉市作为古冀州之地流传下来。

春秋时,今蔚县有仇犹。

周镇定十二年(公元前457年),晋卿、智伯终结犹仇;十六年(前453),汉、赵、魏三族分晋,城属赵。

秦属太原郡。

西汉初,艾县置邑,郡治平定县新城村,属太原郡。

东汉时,上爱县属冀州常山国。

三国时期,南北分属魏兵州的乐平郡和新兴郡。

西晋沿袭了曹魏旧制。

东晋十六国时期,分属赵倩、后赵、魏冉、颜倩、前秦、后燕、北魏等国。

北魏时期,南北分属石隘县、乐平县、并州和定襄县、新兴县、泗州。

之后全境分属东魏和北齐。

隋朝在今天的娘子关设韦泽县,属荆州,后被废弃。在今天的蔚县,原邱县(后改名蔚县)所在地,与石隘县同属辽州。

唐初,城属州,后属州。石隘、蔚县先后隶属并州、太原。天宝元年(742年),石哀改名为杨光,并迁县辖于杨光村。

五代历属唐末、晋末、汉末、北汉。

北宋第四年(979),杨光县改为平定县,县衙迁回平定上城,划归平定军。蔚县属并州;后来的平定县和蔚县都属于河东路。

金圣平定州、禹州分属河东路、河东北路。

袁属于济宁路。

到了明朝,禹州降为一县,与平定府同属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为直隶州,加盂县、寿阳县,隶属山西省。

民国初为平定县、蔚县,属山西省集宁路,直属于山西省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平定分为平定(北)县、平定(东)县、和平(西)县,蔚县分为平(山)县、阳(曲)县、寿(阳)县。郑泰铁路以南的平定东、平定西两县属于晋冀鲁豫边区,以北的县属于晋察冀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平定、蔚县逐步恢复原有建制;5月4日,1947,平定县的一部分建立为阳泉市,后更名为阳泉工矿区。

阳泉市(工矿区)先后隶属华北联合管委会、华北人民* * *和山西省。

建国后,阳泉市(原为工矿区,1952年恢复)数次归晋中(榆次)地区(机构)管理,平定县、蔚县归晋中(榆次)地区(机构)。

先后设置了城区、郊区、矿区。

1983年9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平定县、蔚县划归阳泉市。阳泉市成为山西省直接管辖的两县(平定县、蔚县)、三区(市、矿、郊区)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