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铜镜,历经千年,还能镇妖除魔吗?

在中国古代,在玻璃镜子大规模出现之前,人们大多用铜镜来对脸。考古发现表明,已知最早的铜镜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铜镜的出现,使中国古人摆脱了“以水为镜”的局面。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铜镜的造型和纹饰发生了各种变化,人们也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铜镜的历史演变铜镜的演变经历了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铜镜的起源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铜镜起源于何时何地,但中国古人往往把自己的发明归功于伟人,所以古人也说铜镜的制造是由。《轩辕帝传》中说:“(黄帝)铸镜,使其像十五面镜。”这里说的是黄帝铸十五面镜子面对面,但是黄帝铸的镜子都是神的镜子。然而,神话毕竟不可信。幸运的是,人们在考古过程中有所发现。1975甘肃广河戚家坪墓出土铜镜,1976青海贵南县嘎玛台村出土铜镜。这两个铜镜的墓葬属于齐家文化,起始文化日期约为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000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铜镜。西周平镜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制作工艺刚刚兴起,技术还不够成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铜镜的特点是直径小,镜身薄,镜面平,纹饰简单,多为素面镜。到了战国中后期,铜镜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纹饰从简单的花纹发展到镂空、金银交错、嵌玉、彩绘等,形式多样。而且直径变大,厚度增加,铜镜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战国羽鳞镜3。汉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铜镜的发展进入繁荣阶段。西汉铜镜多以圆形、半圆形钮为主,也有一些动物造型的钮,生动活泼,有平雕、线雕、浮雕。东汉中后期铜镜的题材更加广泛,结构纹饰也越来越复杂,以兽纹为主。其工艺以高浮雕为主,雕刻精美,内涵丰富,铭文众多。4.隋唐隋唐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铜镜的风格由汉代的生硬呆板变为自由灵动,新的镜风不断涌现,纹饰中的花鸟植物种类层出不穷。隋初唐时期,吉祥动物镜盛行。从唐高宗到武则天时期,瑞兽葡萄镜、瑞兽熊鸟镜、鸟绕花镜等都非常流行。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鸟面镜、人物故事镜、瑞华镜、盘龙镜及各种特殊工艺镜流行一时。到了宋代,铜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缓慢的阶段,整体沿袭了唐代的镜形,如菱形花镜、葵花镜等。尤其是南宋时期,铜镜的样式比装饰图案更实用,基本都是由素面镜和厂商商标号的题字组成。福寿嘉安双铭镜6。元明清时期,元朝建国时间短,社会发展缓慢,铜镜技术衰落。明代,玻璃镜兴起,铜镜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铜镜虽有多种形式,但多为仿汉唐,创新不足。清朝时期,在玻璃镜的冲击下,铜镜的产量迅速下降。这一时期铜镜的实用功能有所下降,更多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象征的作用,比如镇宅驱魔、婚礼嫁妆等等。二、铜镜的文化意蕴中国四千多年的镜文化,铜镜早已从最初的模样发展到承载人类精神的内涵。铜镜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爱情和婚姻信物的铜镜,因其造型精美、圆润,成为人们爱情和婚姻的象征。现在有很多用镜子来表达婚姻团圆意义的词,比如“第二次再来”。因此,在古代人的生活中,铜镜往往被用作爱情和婚姻的信物,嫁妆或嫁妆。大多以铜镜作为彩礼。《袁剑韩雷》卷380《镜四》中记载:“南蛮为俗人,婚聘一奴婢,无奴婢以铜镜为聘礼。”说这个地方的习俗是用奴婢做嫁妆,如果没有奴婢,就用铜镜代替。这时铜镜被赋予了圆满、团圆、吉祥的含义,预示着婚姻的幸福。铜镜除了用作彩礼,还会用于婚礼仪式。宋代吴在《梦》卷二十《姻缘》中说:“……一个* * *伏于车房,手持一面镜子,手持一枝莲花火把,与几支蜡烛同引,引路迎接,于是他带着两个贴身女使者,踏着锦褥走来走去夫妻俩下车后,有个婢女从车头反方向走来,手里拿着一面铜镜。另外几个婢女手里拿着莲花火把和蜡烛在前面引路,两个信得过的女使臣扶着新娘向前走,踩着绿色的锦被或者绿色的毡垫。铜镜在婚礼上被广泛使用。除了师傅说的“持镜对线”,夫妻在婚礼上还可以“* * *绑镜扣”。这里的“镜扣”其实和我们今天说的差不多,是* * *喜结良缘的意思。唐代的段在《酉阳杂集》卷一《礼义》中写道:“现代婚礼中,迎娶女子时,要盛一臼三升粟,坐盖一井...要娶一个女人,夫妻俩就拜拜或者* * *喜结良缘。”在这种婚礼习俗的影响下,铜镜婚姻成功的象征意义变得更加强烈。到了古代社会后期,铜镜的完整、不完整、破碎,象征着婚姻爱情的完善与分裂。这一象征意义出现在古达的许多小说中。比如在王世贞的《我在赤北的谈话》(卷三十三)和清代的《鸳鸯镜》中,就描写一个少年有一把,王想买,少年不肯。当他们推拉时,镜子掉在地上摔碎了。少年在祠堂遇见谢的女儿,欲私奔。这是谢女儿的遗物。在这个故事中,给镜子的行为代表了爱情关系的确定,而打碎的镜子代表了两人爱情关系的破裂。此外,历代诗人的作品也体现了铜镜完美爱情的象征意义,如唐代乔的诗《一片情》:“妾有家镜,我宝盒满珠。从明年二十八日起,不记易。我没有光和寂静,我舍不得拍一张照片。今天是礼物,相识是相反的。”在这里,其实铜镜是女方心灵的代表,送镜的行为是把自己托付给男方。铜镜团圆美满,婚姻幸福的寓意也可以从其造型和装饰中看出。常见的有双凤镜、鸟缠枝镜、瑞士兽婚葡萄镜等。,这些都是好运和完美的象征。铜镜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具有丰富的审美趣味。古人有将死者生前常用的东西埋葬,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的习俗。因此,制作精美的铜镜往往成为丧葬用品。在已经发掘的古墓中,发现了大量埋藏的铜镜。考古学家通过不同的图案和大小确定了这些铜镜的年代。在昏海皇后墓中发现的铜镜,在宋人精心编写的《归心杂识续篇》卷中有记载:“在这个世界上,若有大袄,常说镜中吊棺,取破黑暗之意。”《汉书·霍光传》:“失光赐东园。温明崇敬地说:“东园里有一个秘密武器,里面放了一面镜子,用来挂尸体。”然而,它还是来了。”由此可见,古代葬礼时,将镜子挂在棺材上看一眼尸体,有破黑暗取光明之意。挂在棺材上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把镜子和死者放在一起,放在靠近尸体的地方,多放在死者的头、胸、腰、脚上。棺外的一些角落里还摆放着铜镜。如洛阳西汉墓中记载:“死者安放于主室...除了放在棺材南端的一面铜镜外,随葬品都在耳房里。古人为什么要用铜镜陪葬,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问题。东升在《古镜漫谈》中说:“镜镜代代相传,留土家族。古人下葬时,必须带着镜子进入棺材,意思是镜子晶莹剔透,能照到幽冥。汉代以来的古墓很少。这一点尤其值得民俗学研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认为,铜镜之所以成为陪葬品,不仅是因为古人生前有埋葬常用之物的习俗,还因为铜镜晶莹明亮,能照亮古人心中的幽冥。以至于汉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墓葬都有铜镜。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精美的铜镜静静地躺在地下,在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人们得以一窥古人的审美趣味和那个时代精湛的手工艺艺术,具有很高的考古意义。3.镇宅除魔在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铜镜也是镇宅除魔的法宝,这可能也是基于铜镜的反光特性。民间有很多用铜镜驱邪的故事,也为很多文人墨客提供了写作素材。明代谢《五杂记》卷十二多有铜镜照妖记:“周窃视物为天,镜照人心胆,良帝毒镜照妖魅,隋王镜能百病,唐夜发山铁镜如水,长安人镜为水府之宝,为龙所夺,秦淮渔人镜见五腑六垢...这里说的铜镜很神奇。它不仅亮如白昼,还可以用来诱奸,治百病,预测吉凶等等。它就像是神仙手中的“法器”。最早以铜镜为宝驱邪的文学作品,是唐代传说中的《古镜》。一次偶然的机会,男主角王度在分阴得到了厚生的一面古镜,并告诉他这面镜子可以驱邪,照妖邪。王度出门总是带着这面镜子。这面镜子里有鹦鹉、老狐狸、大蛇,还能消除疾病,极其神奇。王杜的弟弟王吉外出旅游,用铜镜时,路上映出许多奇怪的东西。王绩回到长安后,把铜镜还给了王度。王杜把铜镜放在盒子里。这些年来,铜镜发出一声呻吟,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以镜为器的情节,在古代小说中大量使用。比如《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在天宫大闹,二郎神与孙悟空打斗,孙悟空躲起来后,二郎神借托塔王的妖镜去找孙悟空。第六十一回,牛王默化形后,也被托塔王的妖镜俘虏。由于铜镜有辟邪照妖术,许多道士修行时甚至随身携带铜镜。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条目》云:“万物之老人,自知之明,能惑人,不能改镜中真形。所以当道士背着九寸以上的镜径入山时,恶灵不敢靠近,见其形,便走开。“宇宙说的往往是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变出一只猴子,这些猴子经常能改变形态来迷惑人,只有用镜子才能显示它们的真实身份。所以道士进山,总要背上九寸多的铜镜。这时候邪灵无法靠近,就会逃跑。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仍然有许多这样的习俗,许多家庭仍然在门上挂镜子以辟邪避灾。古代青铜器造型和装饰图案的发展变化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生产技术和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