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十大母亲有哪些?比如岳飞的母亲...请指教。
1,华胥氏
传说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伏羲和女娲的结合使人类得以敷衍,所以华胥氏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人类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华胥氏是中国古代母系民族部落的杰出女性首领。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出门,无意中看到雷蛇的一个大脚印。好奇的华旭用自己的足迹丈量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怀孕了。十二年后,伏羲诞生了。如果像传说中的那样,出门时因为好奇用脚丈量大人的脚印而怀孕,那么华胥显然是历史上最早的无性母亲。据说,华胥使结婚仪式,使人类逐渐从无序婚姻和群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为规范人类的两性关系和婚姻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文献还记载华胥氏“制网教渔猎”,发明渔网狩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订一个图书合同打个结”;用简单的话;伏羲的“坐在神坛上,听四面八方的灵,就是画八卦”——从法开始人类熟悉自然;“女娲笙簧”——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国音乐的起源。可见,华胥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母,她显然是田字无可争议的第一夫人和母亲。
2.孟母
估计孟子出生的战国时期肯定没有搬家公司。对孟母来说,搬三次家肯定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繁重的工程。
蒙克,被世人称为孟子,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年轻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一贫如洗。他依靠母亲以织布为生。孟母非常贤惠,善于教育和诱导孩子。为了选择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她搬了三次家。刚开始住在墓地附近,哭的人多,影响了学习。所以我搬到了一个市场附近,那里有很多噪音,蒙克不放心学习。他妈妈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当蒙克看到别人去上学时,他也喜欢读书。这就是流传于世界各地的“孟母三大运动”。有一次,孟母在织布,听说蒙克只学了一会儿就不读书了,就把他叫到身边,当面剪下未织完的布,说:“孩子,如果你不像我剪下未织完的布那样专心学习,你就永远不会成功!”慈母的话给了蒙克很大的震撼。从此,他发奋读书,终于有所成就。
3、婆婆
岳飞是真正的“战神”,成就这样英雄的还是伟大的母亲。无与伦比的故事《婆婆纹身》,成为中华民族的婆婆经典。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小时候,因为没钱上学,他就靠妈妈教他读书。他努力学习,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长大后学了一身好武艺,熟悉兵法。北宋灭亡后,国难临头。在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姚婆婆以大局为重,毅然将儿子送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临行前,婆婆在岳飞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教导道:“不要为家担忧,永远报效国家,誓杀金兵大军!”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奋勇作战,屡建奇功。
4.欧阳修的母亲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四岁时去世,家境贫寒。他经常吃了最后一餐而没有下一餐。当他到了上学的年龄,他的母亲负担不起他的教育费用,甚至买不起笔和纸。欧阳修很想读书,他妈妈下定决心,不管有多难,都要满足他的愿望。冬夜里,我把骨灰撒在雪地上,借着朦胧的月色,用稻草当笔,一笔一笔地教欧阳修在雪地里写字、读书,这是“母亲作画”的美谈。就这样,她教会了儿子很多单词。欧阳修识字后,非常喜欢读书,看到书就像得到一个婴儿一样开心。他仔细咀嚼书中的每一个单词和句子,从不粗心大意。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很强,读过的书几乎都能背下来。到他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把家里的书读了很多遍了。为了满足儿子的求知欲,母亲经常向邻居和亲戚借书。一些好书,母亲也督促他抄写。在母亲教育的帮助下,欧阳修得以博览群书,后来成为一名大学者。
5.程牧
北宋的程颢和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们也是兄弟姐妹。因为他们都是理学的创始人,所以被称为“程二”。“成二”的母亲侯氏生了六个男孩,只剩下程颢和程颐,其他的都死了。侯氏自然很爱自己的兄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但她深深懂得“慈母败子”的道理,从不溺爱和溺爱。
程颢和程颐只差1岁。当他们蹒跚学步时,他们经常摔倒在地上。奶妈只好上前帮着送报纸。侯氏劝阻他们:“别管他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慢慢走,就不会绊倒了。试试看。”吃饭的时候,孩子爱在吃和喝之间选择,奶妈想让孩子的脾气支配,给孩子吃自己喜欢的饭。后石制止道:“你不能习惯小孩子,习惯了就什么问题都有了。小时候就养成了挑水喝的毛病。我长大了该怎么办?”在母亲的严格教育和培养下,“成二”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6、漂移妈妈
江苏淮阴县码头上有一座18米高的墓。不是皇帝,也不是将军,而是汉朝当地的村妇。因为她经常在码头旁边的河里洗衣服,所以有漂浮妈妈的称号。历史上记载,创建汉帝国的常胜将军韩信,曾在困境中“认漂为母”。“飘娘”的名声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激发了一个漂泊少年的心灵,成就了韩一代军人的傲气。
浮妈不同于孟母和婆婆,因为她是一个贫穷的村妇,和韩信既没有母子血缘关系,也没有亲戚裙带关系。这样一个淮阴的穷村妇,居然把一个流浪乞讨的少年,变成了一代骄子,这是中国母爱史上最美的篇章。
7.许穆
明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生致力于祖国壮丽河山的考察。这个壮举是在他母亲的教导和支持下实现的。徐母突破了儒家“父母在,不远行”的传统,鼓励儿子“志在四方”。徐霞客出门旅行,她为儿子收拾东西,“为的是做一个远游皇冠,让它强大起来。”徐霞客回国后,徐妈妈让儿子“第一时间还你,袖图为我。”听着儿子讲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母亲非常高兴,便煮了题词表示祝贺。
在母亲的鼓励下,徐霞客非常兴奋。他开始了他的祖国万里河山之旅。三十多年来,他不避严寒酷暑,不畏艰险。他用两条腿走遍了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西南云贵等17个省区,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水文、地质、动植物,特别是对中国石灰岩地貌作了数百万字的游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8.诃额仑夫人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的领袖、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在一次部落纠纷中被杀。成吉思汗的母亲只好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在莽莽草原上流浪,挨饿受冻。她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成吉思汗身上。
为了教育年幼的孩子,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夫人经常讲述她母亲教导孩子要团结的故事。她说:“我记得有一天,你的祖母阿兰·阿霍看到她的五个儿子不团结,就拿出五支箭,让他们分别折起来。它们很容易断裂。后来,她又拿了五支箭,扎成一捆,让他们折起来。结果没人继续折。这时,奶奶对她的五个儿子说:‘你知道最好的摔跤手,但敌人很多;最好的马经不起一百下鞭打。只有团结成拳,才有力量,才能战胜敌人!”“在母亲的教育下,成吉思汗茁壮成长,后来成为‘骄子之辈’。
9.江妈妈
清代著名文学家蒋世铨,四岁随母亲读书,蒋的母亲用纺纱机教孩子识字。阿姨们对江妈妈说:“你只有一个孩子,何必呢?”江妈妈说:“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丢了工具以后怎么办?”蒋世全成名后,母亲依然教导他要勤奋。石泉准备给母亲画像时,母亲江提出以“上课夜敲机”为主题,再现母亲读书的情景。
10,孝庄皇太后
有人说康熙的人品和智慧就像“真龙帝”,所以培养和教育“真龙帝”的人更伟大,更了不起。她是孝庄皇太后。伴随三代君王的小庄,在清初朝廷享有很高的威望。她看好少年康熙的发展潜力,力劝他被利用,被教育。于是,小壮让丫环苏腊姑伺候小康熙。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走路都要遵循皇帝的规范。她还邀请外国传教士和国内几位有影响的大学士对康熙进行专题教育。康熙接受过正规良好的学习和训练,无论是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还是传统的琴棋书画。康熙十几岁即位,孝庄教他“君子之道,通一国”。告诉他“唯有使四海成康风,国家才能无边无际”,并要求康熙“宽容善良,温良恭俭让,慎而议之,兢兢业业,夜以继日”。
四大臣辅政期间,孝庄皇后一直在康熙身边,帮他出谋划策,但不预政。比如蒙古布尔尼攻打北京反清,康熙觉得没什么可发的。正是孝庄太后以非凡的勇气,指点推出了反对撤藩的周海。结果,周海不负重任,一举摆平了外敌入侵。当年鳌拜的霸道,一度让年轻的康熙无可奈何,是孝庄皇后撑腰,密集斩断了强大嚣张的鳌拜及其同伙。从而有效地帮助康熙巩固了亲政府和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