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叫什么?老师还有什么其他的名字?
古代学生的名字:门生、弟子、受教者、桃李、高足等等。
一、老师的古名:
1,“大师”[fū zǐ],原名学者或老师。
例子:孟子惠亮王上-孟子(战国时期)
“愿大师助我志,教我明。”
解读:希望老师帮帮我,实现我的愿望,教清楚。
2.“[xiān shēng]先生,古时候说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第一个就是老师。后来引申为对人的一种尊称。
例:给萧军萧红的书信集——鲁迅(现代)
“我当了很多年的老师和教授,但我没有忘记我是一名学生。”
3.“山场”,这是历代对书院中学者的称谓。五代时,姜卫东隐居衡山讲学,讲学人称之为山场。科举废除后,书院改名为学堂,取消山场称号。
例子:文明史简史——李伯元(清代)
“这是知府大夫放的。因为办军装的失误,台湾为他的好见识,请他当了书院的头。后来换了学校,走上了总经理的岗位。”
解读:他本来是大夫钦点的知府,但因为买军装耽误了,台制大人觉得他学问很好,就请他当出院的老师。后来书院改成了学校,安排了总经理的职位。
4.“外服”[wài fù]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就出国留学,他们所师从的老师被称为外服。
例:“节公”——董其昌(明)
“(袁可立)七岁当外教,收石矛和《礼记》。”
释义:袁可立七岁离开家去当老师,精通石矛和李记。
5.“教学实习”【Jiaào xí】古代对从事教别人学习为生的人,称为“教学实习”。
例:《桃花扇传歌》——孔(清代)
“苏坤生于夏谷石,自从离开阮涯,便去青楼教这美人。”
解说:我是固始县的苏坤生。我从阮雅出来,就投身青楼,成了这个美女的老师。
二、古代对学生的称呼:
1,“门生”[mén shēng],指的是求知求知的学生和学生,或者是受有知识有道德志向的人和学术长者教育的人。一般指学生和弟子。
例:《汉末孔庙碑——欧阳修(宋)》题跋
“亲师是弟子,换相师是门生。”
解读:亲自教导的人是弟子,间接教导的人是门生。
2.【弟子】【dĉzǐ】,古称书生,师从弟子。
例子:论语永业-孔子(春秋时期)
“哀公问:谁是想学的弟子?”
释义:哀公问孔子:“你们中间谁是最好的学生?”
3.“学”【shòu yè】,古代学生自称为师,弟子也自称为师。
例:《雍书·成真——薛福成笔记》(清代)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从中学习了。”
解读:我六七岁就成了学生。
4.“李涛”是一个古老的比喻,指培养的年轻一代和受教的学生。
例:刘禹锡(唐朝):“诗仙出师,礼部侍郎王发布名单,诗就这样对调了”
“一日闻名天下,满城桃李春官。”
解读:榜单发布当天,名声传遍天下,所有学生都属于天子。
5.“高祖”【gāo zú】指古代对别人的学生的尊称。
例如:《世说新语·文学——刘义庆》(南朝)
“郑玄在马蓉门下,三年不能相见。只是高祖弟子教的。”
解读:郑玄投奔马蓉门下。他三年没见了,只能听自己喜欢的学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