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旗袍文化,有什么特点?
旗袍文化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女装,也是民国文化的缩影。她生于20世纪初,盛行于三四十年代。她是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1929年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国服之一。
旗袍
专家将20世纪20年代视为旗袍流行的起点,30年代达到顶峰,从发源地上海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30年代后期逐渐衰落。关于旗袍的起源学术界还有争议,这里就不讨论了。旗袍出现于民国初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辛亥革命后,中国妇女开始解放思想,追求男女平等,于是对服饰进行了革新。传统旗袍是将上衣下的二段式服装改为类似于男式的袍服而形成的。
满族旗袍
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西方文化的快速渗透和西方性感美学的影响,旗袍从平面剪裁转变为立体剪裁。经过多年的修改和完善,从遮盖身体曲线到展现精致突兀的女性美,旗袍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旗袍模式。传统旗袍多采用直线,宽松的衣身,开叉的两侧,胸部的腰围接近礼服的尺寸比例;经典旗袍进入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使腰部更加合身,旗袍的长度、袖子的长度大大缩短,腰部更加合身。
现代女性穿旗袍。
时至今日,旗袍一直是中国女性喜爱的服饰。从旗袍的元素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手脚等多种曲线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旗袍成为了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旗袍文化既保留了东方女性严肃保守的文化传统,又体现了东方女性对思想解放和个体独立的追求。可以说旗袍文化是女性解放的一个载体。
以上是我的看法,满意请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