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地理生物政治期末复习

地理:初一地理毕业考试复习大纲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地球的大小:

(3)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

定向旋回引起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革命

(4)经度和纬度:

重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经纬度的划分及经纬度网的正确判读:(确定位置)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地图:

(1)映射的三个元素:

(2)等值线图的解释:

(3)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世界地理:世界之最

1,大陆和海洋: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它们的最高点,以及大陆之间的界限。

最大的海洋(),最大的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七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绘画练习)

2.陆海变化:用六块板制图。Xi山、红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形成。

3.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温度曲线和降水直方图的读取和绘制。

温度垂直下降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例如)(人教版第59页)

4.居民和定居点:

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问题(交通、住房、就业、饥饿)

三大种族分布。三大宗教分布。不测试沉降。

5.发展与合作: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例子。联合国。

一、命题依据:

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注意教材的活动),注重能力考查和开放试题。

二、测试结构:

1.题型:单项选择占40%,非选择占60%(连线、看图、阅读材料等。)

2.内容比例:第一册30-40%,第二册60-70%。

三、题目来源:

1,课本上的活动

2.世界上最好的

3.五个关键国家:日本、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

1.你对下列世界地理最了解吗?请尝试填写:

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最小的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小的海洋,以及呈“S”形的海洋。

2.世界上经度跨度最大的大陆是,世界上经度跨度最大的海洋是。

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陆,也是发展最慢的大陆。

4.世界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和。

5.世界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和。

6.世界上最长最大的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是。

7.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8、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9.世界上最大的洲,最小的洲,最大的岛,最大的半岛和最大的群岛。

10,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是。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是。

11,世界四大河流是、、、。

12、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最宽的河流是?

13是全球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分布区。(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棕榈油和椰子生产国。

14.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是。

15、所有大陆中,海岸线最曲折的大陆是;最直的大陆是。

16.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却是最大的资源消耗者和废物排放者。

17,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二、五大国家的地理知识:

1.阅读日本地图并回答,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日本四大岛的名称;

(2)在图中填写太平洋、日本海、濑户内海、富士山的名称;

(3)填写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的名称;

(4)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日本火山多,地震多。

(5)分析日本产业布局的特点和原因。

2.阅读俄罗斯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红色标出亚欧边界,填上山川名称;

(2)填写太平洋、北冰洋、白令海峡、黑海、波罗的海的名称;

(3)在图中填写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名称;

(4)读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江湖:a-b-c-d-。

(5)读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矿区名称:① -城市和港口G - h。

(6)俄罗斯领土横跨欧洲东部和欧洲北部。地形以-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有-在,东有-在。地形特征是-高-低。

(7)与日本相比,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是——原因是——。

3.阅读澳大利亚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太平洋、印度洋、大分水岭、大盆地、墨累河、红色的南回归线。

(2)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是A-B-C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区。

(3)澳大利亚农业以工农业和工农业为主,主要出口农产品为工农业和工农业。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出口矿产有-和-两种。因此,他们被称为“国家”和“国家”。

(4)澳大利亚为什么有很多远古生物?试着简单分析一下。

4、阅读美国地图完成以下要求:

(1)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加拿大、墨西哥。

(2)美国50个州中,主体部分位于-带,北回归线穿过的州是-和北极圈穿过的州。

5.阅读巴西地图,完成以下要求:

(1)填满大西洋、太平洋、亚马逊河、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和伊泰普水电站,用红笔画出南回归线和赤道。

(2)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流量大的原因有①-② -。

(3)五带中,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带,气候以-气候和-气候为主。

(4)巴西城市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原因是。

初一生物/Chu 1/shengw/ja/index . html有详细教案分发课程的关键知识。

第一单元生物学和生物圈

一、生物特征:

1.生物需要营养。2.生物可以呼吸。3.生物体可以排泄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可以生长和繁殖。6.它们是由细胞组成的(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记录调查情况,整理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生物的分类

按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按用途: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1,生物圈范围:大气底层:飞鸟、昆虫、细菌等。

大部分水圈: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

岩石圈表面是所有陆地生物的“落脚点”。

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学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照、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女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过程与控制实验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学的影响:

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也有竞争和合作。

4、生物适应和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P19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植物枯叶、枯枝腐烂后可以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可以改良土壤,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把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所有生物分开来衡量,一般来说生产者应该是数量最大的一个。

8.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营养级越高,生物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的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总的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就会被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许多影响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26页DDT(浓缩)教材的例子。

第二单元有机体和细胞

首先,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体;

镜柱:支撑镜柱上方的部分;

镜臂:持镜的部分;

载物台:放置载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一个透光孔,两侧有一个平板夹,用于固定被观察物体。

快门:上面有大小不一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孔可以与透光孔对准。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度。

镜子:可以旋转使光线通过透光孔向上反射。它的两面是不同的:光强高时用平面镜,光强低时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安装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物镜,后部安装调焦螺丝。

准焦螺丝:粗准焦螺丝:镜筒旋转时升降较大;精细准焦点螺旋。

旋转方向与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旋转准焦螺丝,镜筒下降;反之,就会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到的物体图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幻灯片的移动方向与视野中物体图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率=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要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将其加工成载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抹,加载P42的区别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并保护它们。

细胞质:液体和流动的。细胞质中有液泡,许多物质(如糖)溶解在液泡中。

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体和流动的。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通常含有碳和可燃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无碳):水、无机物、氧气等。这些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的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过程。

线粒体:它执行呼吸作用,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和“发动机”。

这两者是相关的:两者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两者的区别在于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利羊p55的例子,

2.DNA,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

3.DNA的结构就像一个螺旋梯。

4.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5.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有完全不同的染色体形状和数量;

同一物种的个体在形态上保持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的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X.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从小生长是因为: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2.细胞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为两个相同的细胞核。

(3)细胞质分为两部分

(4)植物细胞:在原有细胞之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侵入,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始——受精卵

1,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只有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器官。

动物和人类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一定顺序形成,其中一种占优势形成器官。

3、* * * *足以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一定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从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和人。

5.植物结构层次(从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个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和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7.植物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运输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衣藻,土元,阿米巴。

2.草履虫的结构见教材第70页。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与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1,病毒的类型

根据宿主不同: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里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有运输组织和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以食用;②部分药物可用;③有的是为了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蕨类植物的遗迹,时间久了就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叶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离不开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生长密集,植物之间的缝隙可以储水。因此,苔藓植物斑块对林地和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将苔藓植物作为指示植物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根、茎、叶等器官无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释放出的氧气不仅供鱼类呼吸,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岩藻聚糖和琼脂可用于工业和医药。

10,种子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下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和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和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可以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生活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一个完整有活力的胚胎已经过了休眠期。

2、种子发芽率的测定(计算)和取样试验。

3.种子发芽的过程

吸收水分运输养分——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茎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食用豆芽的白色和脂肪部分由胚轴发育而成。

4.幼根的生长

增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取决于分生组织中细胞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加。

5.树枝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6.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氮、磷和钾。

7.花是由花蕾发育而来的。

8、花的结构(教材102)

9、授粉和受精(教材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胎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区别于生活中的果皮)。

11,人工授粉

授粉不足时,可以辅助人工授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绿色植物和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植的生命需要水。

(1)水在植物中的作用

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可以维持植物固有的姿态;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物质的溶剂;水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不同时期植物的需水量不同。

2.水进入植物的途径

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这里有大量根毛。

3.交通设施

导管:向上输送水和无机盐。

筛管:将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向下输送。

4、刀片的结构

表皮(分为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气孔白天开放,晚上关闭。

6、蒸腾的意义:

可以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会被烧伤。

是根系吸收水分,促进体内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

能促进溶于水的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可以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生产者。

1,天竺葵实验

黑暗处理: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运输和消耗掉叶片中的所有淀粉。

对照实验:用黑纸盖住一片叶子上下两面的一半。目的:做一个对照实验,看有光部位和无光部位是否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将叶子放入水中,隔离加热。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脱色溶解,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溶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的本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并释放氧气的有机物(如淀粉)的过程。

4.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于建筑的物体;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

7.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能量是植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无机盐的吸收、有机物的运输等)不可缺少的动力。),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热量辐射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水都是为了空气流通,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以在贮藏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尽量减少呼吸作用,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保证作物有效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照。合理密植。让农作物的叶子充分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教材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的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中国的主要植被类型。

草原、沙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中国植被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

4.在中国,每年的3月12是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建议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按照老师平时说的重点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