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皇帝杨迪的功过(历史散文)

杨迪·杨光(569-618)是隋文帝的次子。他的绰号是阿明,也被称为杨颖。黄凯元年(585年),年仅十三岁的他被封为晋王,成为镇守京师的州府总管。(山西省太原市)隋文帝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将来能当大任。

14年(604-618年)杨光在位期间,文武双全,战功卓著。他统一全国,修运河,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巡江都,三下辽东。

杨迪皇帝的成就:

第一,亲自指挥完成祖国统一(统一全国)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光被拜为隋朝大元帅,率领565438+万大军攻打富强的陈朝,完成统一。

第二,建设畅通的国家生命线(建运河)和(建东都)

公元605年,历时六年,先后开凿通济渠、汉沟渠、永济渠。大运河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北起卓君,南至余杭。它从北到南蜿蜒5000多英里。沿着运河修建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储存的场所。

也是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迪派苏阳等人修建了洛阳城。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向东道路不畅,影响了国家法令的顺利实施。洛阳处于国家的中心,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

第三,亲自探索疆域,畅通丝绸之路(西访张掖),进一步促成了西北的甘肃、青海、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重视教育,求经,造科举,修法(改革创新)

杨光恢复了隋文帝废除的国子监、国子监、县学。他还组织编纂了400册《长洲玉镜》和1200册《区志》,为中国古籍的保存作出了贡献。

杨光建立了一所学校,参观了散落的书籍并保护它们。

杨光建立了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强调学识而非门第,削弱了大家族的世袭特权。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下层选拔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光修法,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的苛法进行改革。

杨迪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和诗歌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疏忽:

杨迪的失败在于他过多地使用了人民,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大的成就。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自己大量的主力军队,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原因是兵役太重。修建大运河本身就伤民伤国。一系列扩张领土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杨迪皇帝过于自信,低估了敌人,这导致了第一次。

不幸的是,杨迪死于宫廷政变,不是死于农民起义军之手,而是死于鲜卑族复辟。公元618年,杨迪死于宇文氏家族之手,其父隋文帝从鲜卑皇室宇文氏家族手中夺得皇位,鲜卑贵族趁乱从杨光手中夺回。杨迪被杀后,打着为杨光报仇的旗号,消灭了复辟的宇文鲜卑贵族,平定了农民起义,打败了各路诸侯,最终建立了唐朝。可以说,隋为唐朝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迪为唐太宗做了一件婚纱。现在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而杨迪却成了一个邪恶昏庸的君主。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代人写的历史,隋朝的历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