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北大历史系培养计划。
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33人(19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9人,讲师16人。除教书育人外,还承担国家社科研究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或海外基金奖励6项。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著作出版,其中有许多在国内外获奖。在历史学众多学科的前沿,都有活跃在这个部门的学者。该系于1993创办学术期刊《北京大学历史》,每年出版一辑。课程齐全,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本科自1994起被列为文科基础学科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四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国别史。还有国内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大学文科多媒体计算机研究室也设在这个系。系图书馆藏书65438+万余册,校图书馆历史类藏书近百万册,其中不乏珍贵善本。每年在国内外招收本科生50人,硕士30人,博士生15人,接受各级进修生10余人,高级教师20余人,访问学者10余人。目前有70多名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海外留学生在本系学习。每学期邀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向师生传达最新的学术成果和信息。在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学术环境中,努力培养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优秀人才。
二。训练目的
本系历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总体上尽可能兼顾历史教育的学术性和社会性,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素质历史人才。一是突出学术功能,建立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夯实各阶段通史基础,便于进一步专业学习,适应现代社会对学术精英的高层次需求。二是加强本科生的能力培养,包括资料收集、整理、检查、综合分析的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工具的应用能力,研究和思维的能力等。,并为他们提供一些跨学科的必要知识,以满足社会各界对具有一定历史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第三,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搞历史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历史教育面向非历史院校的学生乃至全体公民,承担起提高国民素质和公民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
三。海外交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也逐步推进,与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法国、荷兰、香港、台湾省等十几所高校的相关系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每年都有数十名海外学者和学生前来访问或学习。我系派出多名教师、研究生和个别本科生到海外学习或讲学。现在的老师大多都有在海外讲学或者出国留学、学习的经历。
该系聘请了许多海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或研究员。其中有Roderick MacFarquhar、William C. Kirby、(美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朝鲜社会科学院教授金、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文池、早稻田大学教授稻雄、关西大学教授、创价大学教授金。
此外,在国内外各种项目和基金的支持下,我系师生还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如合作研究、教学交流、举办国际研讨会等。
每年寒暑假,我系都会举办长短不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工作坊”。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向各级留学生和进修生教授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深受海外人士的欢迎。
四。奖学金和助学金
政府和国内外各界在我部设立的各类奖励和资助逐年增加。目前系里每年有70多人能拿到各种奖学金。这些奖项包括三好学生奖、光华奖、安泰奖、红叶奖学金、文化奖、世界历史杨人鞭青年教师奖、杨乃英奖学金、谢淑英奖学金、益田贾茜奖学金、黄金法则奖学金、石川礼一奖学金、朝鲜学奖学金、刘绍棠奖学金、孙中山研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清洁奖学金、505奖学金。所有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向学校申请专项资金补助。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分为四个专业,学制三年。中国古代史专业分为先秦至明清八个断代史,也有十二个研究方向,包括中西文化交流史、历史文献、史学、历史地理等。中国近代史专业分为近代史、近代史、中外关系史三个研究方向。世界古代史专业分为古代史和中世纪史两个研究方向。世界近代史分为主要民族史、区域史、史学理论、现代化进程、欧洲封建过渡、殖民史等19个研究方向。
博士生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民族史四个专业,其中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也设在这个系。20多名博士生导师。虽然、田雨晴、马克·姚、张芝连、吴荣增、朱宗斌、吴宗国、徐田欣、任申安、郭华荣、郑佳欣、梁志明、林北典、马克·姚、刘祖锡等历史前辈已经退休,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仍在指导研究生,他们并没有把前来咨询的海内外学生抛在身后。(魏晋南北朝)、(明清)、(高仪)(区域国史)、何顺国(区域国史)、容新疆(隋唐史)、方(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欧洲中世纪史)、(印度史)、董(世界近代史)。著名学者如(中国近代史)、欧阳(中国近代史)、徐恺(清史)、邓小南(宋史)、张西庆(宋史)、王(隋唐史)、李孝聪(史地)等都肩负着培养博士、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