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科学成就有

经过60年的历史进程,我国科研发展的重心从发展前沿科技到惠及民生,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质基础十分薄弱,国家安全没有可靠的保障。因此,重点发展与国防、航空航天、重化矿产工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力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强调科学技术成长为经济。新世纪,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成为科研发展的重点,落脚点是惠及民生。

无论是前沿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经济的发展,还是民生的受益,60年的科技创新,60年的丰硕成果:

在尖端技术领域,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工程再到探月工程,中国已经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第三航天大国。

在基础研究领域,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李四光的“大陆石油生成”理论、基因组作图与研究、量子通信等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重大科研设备相继建成,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支撑产业发展方面,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规模数字程控交换机、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高温气冷堆等成果标志着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此外,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建设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攻克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核心关键技术。

惠民生方面,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良农作物品种;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乙肝、非典等40多种疫苗,抗疟疾的青蒿素、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泰乐等新药,x光机、CT机、核磁共振振动仪等医疗仪器国产化;互联网、多功能数字电视、高性能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还有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和产品,如高精度遥感技术、便携式太阳能光伏电源、卫星移动通信设备等。,用于“512”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这些科技元素融入人们的生活,应对各种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