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大蒜的时候用什么来调味?
汉代以前,“酱”是“糖”和“酰基”的总称。糖是指鱼和肉做成的酱。酰基是指酸酱或酱,用于调味。因此,它也被称为“糖浆酱”和“酰基酱”。
糖的起源大约在商朝,比豆酱早得多。其制备方法是:以干肉为原料,加入凉曲、盐、好酒,浸泡,放入容器中密封100天。据古籍记载,周朝就有醋酱,有兔醋、鱼醋、苊(蚁卵)醋。有柠檬酸酱(一种果酱)和芥末酱(一种蔬菜酱)。
到了汉代,因为“酰基”有酸味,所以指醋;“酱”包括豆腐。
醋
一种酸性调味品。中国酿造醋的历史悠久,始于汉代。甲骨文、钟鼎文和其他已发现的文物中没有关于食醋的记载。醋本来是指酸的味道。殷商时期,曲调
用盐和李子调味。到了周朝,制作肉酱和灵修时,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如各种氨基酸、乳酸、醋酸等,所以酱的味道是酸的,称为“酰基”。到了汉代,酰基、
醋的混用指的是醋。南北朝至唐代,逐渐使用“醋”字。
北魏贾思勰的《齐姚敏书》中记载了许多制曲和酿造食醋的方法,当时酿造的是风味独特的陈醋。唐代新修订的《本草》有米醋、麦醋、杂果醋等。,药理学家还专门用治疗疾病的药物制成药用醋。后人传承技艺,使醋成为中国人调味烹饪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闻名中外的有山西太原的陈醋,江苏镇江的香醋,四川阆中的各种中药制成的保宁醋。古代还把女人吃醋称为“吃醋”、“吃醋的女人吃杨梅”,认为很可笑。
油
中国古代的食用油脂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植物油在烹饪食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使用和生产早于动物油。直到秦汉时期,人们才知道用紫苏子榨油,但产量很低。此后,中国人吃的植物油主要有芝麻油、菜籽油、亚麻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
芝麻,又名肥麻、虎皮,原产中国。古书中称之为麻、芋头、油麻等。,它的油也被称为芝麻油,大约在唐代开始生产。
油菜,又名胡菜、白菜,来自西域,最初是作为一种蔬菜使用。见齐蜀。石油开采始于唐朝。
亚麻起源于中国,即北方种植亚麻。《诗经》中将其作为粮食作物,明代有土方记载。到了清朝末年,它已被火烧栽培,成为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花生,又名落花生,明代宋的《天宫膏》中没有记载,只出现在王世茂的《学普杂疏》中,清代的《本草纲目》中声称可以榨油。
向日葵,17世纪从国外引进,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当时是用它的籽炒的,别名有向日葵、葵花、葵花、向日葵、西番莲、西番莲、番葵、范雎、菊花、葵花籽。只是在现代它才提炼出石油。
大豆原产中国,是古代粮食作物“五谷”之一。它叫糯米,和它的油一起吃,大约在隋唐两宋时期。
其中芝麻油、菜籽油、大豆油最为重要,与饮食、烹饪密切相关。
蔗糖
甘蔗汁制成的糖。中国自古以来就种植甘蔗,饮用甘蔗汁。
公元前,即推广到中原,蔗汁加工成固体糖果。到了五世纪,甘蔗的原产地已经从广东、广西、湖南扩展到长江下游,广州已经可以用甘蔗汁提炼“沙糖”了。
七世纪初,在学习印度制糖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改进了生产技术,使生产的白糖和冰糖质量远超外国。
蔗糖,因为原料和工艺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味道和形态。古书中又称为“石蜜、糖霜、蔗霜、蔗冰、糖砂等。”。在古代,除了食用,还常用于医药。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一位鉴真僧人东渡日本,将两斤123分的糖赠送给东大寺。同时,他还把制糖的方法传授给了日本人民。
蜂蜜
该省被称为“蜂蜜”。即由蜂花汁不加人工或略加人工酿造的具有天然甜味的粘稠液体。麦芽糖在发明之前是唯一的甜食。蜂蜜的成分、香味、颜色都取决于蜜蜂。
不同品种的花和蜜源不同。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葡萄糖,此外还有蔗糖、麦芽糖、有机酸、挥发油、维生素等微量成分。中国对蜂蜜的使用始于周朝晚期,人们将蜂蜜作为食物。
产品,封建贵族用蜂蜜作为礼物,当时已经有蜜渍水果了。吃的蜂蜜都是野蜂在岩石、树上、山洞里产的,所以叫石蜜、崖蜜、岩蜜、木蜜、土蜜。最迟在东汉时期,
人工养蜂已被用来生产蜂蜜。魏晋南北朝至隋代,有蜜饯、蜜蟹等食品。蜂蜜多由南方贡献给中原。宋代以后,它被广泛用于菜肴、糕点和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