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山西八大怪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怪”有时被称为“陕西八怪”,但也不完全合理。事实上,“陕西八怪”的习俗只出现在关中地区,而不是陕西大部分地区。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到南有三个自然条件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地区:陕北(主要是黄土高原)、关中(主要是渭河平原)、陕南(主要是秦岭以南汉水流域)。以关中风情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带面,一概而论的观念缺陷,近年来表述为“关中八怪”以去除歧义。【编辑此段】第一怪:凳子不坐就蹲起来了,世界独一无二。关中人的“蹲景”在地球上绝版了。
关中人管蹲叫踢腿,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时期。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汉语的“坐”演变而来的。古代人“坐”的本意是跪着,并排坐在座位上,双脚后面跟上屁股的重量。史书记载荆轲刺秦王。始皇帝坐在地上无法拔剑,逃跑时却忘了拔剑,只好拄着拐杖到处走。晋代有个“不劳而获”的典故,也讲到席地而坐的习俗。这种风尚的改变应该是在晋代以后,关中地区基本保持了“坐”的初衷,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大腿压着小腿,变成了蹲的姿势,想蹲就蹲,这种风尚就传承了下来。蹲起来不坐凳子。
蹲是要功夫的。只有经过多年的历练,你才能蹲久一点,从容不迫,无忧无虑。如今,在Xi安的背街小巷,我们偶尔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堆老老少少蹲在周围下棋,几个小时过去了,也不动了。也有人蹲着,打扑克,抽烟,但这样的“蹲场面”越来越少了。
这要看关中的“蹲景”,还是Xi安周边的下乡。记忆中有一幅画面。两位老人在路上偶然相遇。寒暄几句后,他们蹲在路边,抽着烟,挑了块石头纵横画了六条线,玩着树叶和石子。他们玩的游戏叫输党,狼吃娃。你很难找到陕西一些民间事物的源头。这种有攻守、有战略、有斗智的博弈,可能在围棋之前就已经流传开来了。只是这种草根游戏很难诉诸优雅,可能会慢慢被淘汰。然而当天晚上,两位老人不吃不喝地蹲到日落,背影模糊。最近下班走路回家,看到两个中年人蹲在路边玩迷路的一方,拿烟头冰棍当棋子玩。在城市里看到这样的场景,让人匆匆驻足。
农村最常见的“蹲坑场景”就是吃饭、开会、办喜事、办丧事。关中农村的男人,吃饭休闲都爱和大碗老碗一起蹲着。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信息闭塞,女人可以针脑挨家挨户,找知心姐姐八卦,放回各种消息。男人自以为高贵,不方便到处乱逛,撩起窗帘。于是,他们爱聚集在村头、老庙、碾米厂前,像南山猴子一样顺顺利利地蹲着,搞外交和娱乐活动。听父亲说,这里有个老地主,天天在祠堂的屋檐下度过,吃着和穷人差不多的饭。老楼主唯一的奢侈就是过生日,所以让宝宝端一盘炒鸡蛋也是一种美味。我父亲说老地主家很有钱,但他极其吝啬。到了晚上,他就用玉米秆来点,他舍不得点一盏绿色的油灯。那时候庄稼人更穷。
关中人爱说“站累了,坐在窝里,歇一歇最热闹。”蹲坑在关中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有传统,有习惯,有落后贫穷的历史因素。【编辑此段】第二件怪事:传统的中国家的半屋顶一般是人字形结构,这种房子在关中地区被称为“安建”房,也叫楼房。里面住着业主和老人,结构是一个大厅,两边是卧室。一个院落除了楼房,还有一个厢房,在关中叫府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一个“人”字,就是半盖的“怪”房子。半盖房屋
你为什么把房子建了一半?第一个因素是贫困。原来这种半盖房子是土木结构,可以节省大量木材,实现关中人少用木材多用土的理念。传统的关中大院门口有一堵叫照壁的墙,左右都是豪宅子房,最里面的房间是前厅。关中有顺口溜,“有钱住北房,避风晴。”北房指的是朝南的房子,一般是安全房,但也有按照院子方向建造的豪宅子房。这种四合院的格局是关中居民的主流。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明成长起来,摇篮就坏了。光秃秃的黄土地缺少绿色的衣服。虽然有南山秦岭,但满足不了成千上万居民对住房、厨房、仓储的需求。精明的关中农民,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府衙的子房,用黄土筑起了三道土墙,在院落的一侧留下了门窗。屋顶只需要少量的大木做檩条和横梁,做小椽子要求低。三面土墙中有一面用了围栏,节省了庭院的空间,解决了住房不足的问题。“半盖房子”是关中的一大景观,也是民生低下的产物。这种房子光线充足,但通风不好。现在农村都建活动板房,建材革命改变了几千年的习惯,建在一半上的房子越来越少。前阵子去太平屿玩,在一个农家院看到了一个盖了一半的房子。我真的觉得是上辈子的事了。
大多数人说的“房子半盖”是指肥料和水不流出。这种屋檐水滴入自家院子,可以解决缺水问题。但是关中人不需要坑水,也不需要收集雨水。这种说法只是一种托词,不可信。【编辑此段】第三怪:女孩不嫁外的怪现象在很多地区都存在,但在关中地区更突出,人情味更浓。女生不嫁外。
“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炕上热”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其积极意义是关中男人想家想老婆。在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是正统的。既然关中男人都不差,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本地郎。符合这个理念的,还有这里的地理优势。八百里秦川自古以来就是自给自足的宝地,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灾害少。所以老百姓小康安于现状,不想出去谋生。
在关中大地上,“一窝金银不如一窝自家草”的观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关中姑娘生在这里,当然不想远嫁。况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四面都没有能和帝制国家匹敌的地方。东面的潼关将跨过黄河。那里的中原虽然好,但以前是三年小灾,十年大灾。河南人挑着担子逃到陕西。这样的地方可以结婚吗?关中有句谚语“潼关不缺人”;西边是阳关,自古以来就是苦寒之地。在王昭君千年哀怨的琵琶喉前,哪个瓜姑娘(傻丫头)会是自虐的牧羊人妻子?南面是绵延800英里的秦岭山脉。历史上交通不便,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如果不逃离战争的灾难,谁愿意进山?“老人不入川”就是陕西人不走唐玄宗的老路;北方有陕北,沟壑幽深,山光水秀,水资源匮乏。信天游有一句经典的话“我们见面更容易牵手!”意思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黄土高坡上相遇。你深情地看着我,我甜甜地盯着你。如果在情绪很强的时候想轻轻牵手,那就惨了。中间一条深沟缺少鹊桥,过街土沟需要一天。哪个女生喜欢这种环境?既然不能到处走,当然嫁个关中郎也不错,外面的男人更是没戏。【编辑此段】第四个妖怪,帕帕,穿在关中风俗里,最好解释。以前人们生活环境差,黄土高原风沙大,烈日炎炎。没有庇护所,妇女是不可能出去工作和探访家庭的。有手帕并不奇怪,不是吗?爸爸把它戴在头上。
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必需品。以前关中女人没有这样的条件。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一块漂亮的布作为手帕是很好的。这种自制的手帕在走亲访友、回门(回娘家)、下地干活的时候都有很大的作用。年轻女性佩戴多种图案的手帕,成为风情和装饰品。一般来说,女人把太阳和风挡在头上,在毛毛她们可以挡一会儿雨。关中女人的手帕很大。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包起来当手包,其他用途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不要弄脏他们的头发。关中地区虽号称“八水戏长安”,但地处西北,普遍缺水。以前没有洗浴设施,除了夏天其他季节都有问题。不方便洗头,怕伤头,怕生虱子。所以男人剃光头,长头发的女人就麻烦了,只好用手帕把头包起来,怕头洗不干净。
我记得一个五保户老太太。她喜欢用手帕包着头,用一种梳子梳头发。每天要把自己稀疏的头发梳理一下,让它滑向蚊子,再包一条蓝手帕,让人看起来更年轻。但是她每次梳头都会梳理出很多小动物。现场看起来很不舒服。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忍受这一咬的。既然洗澡洗头都不方便,那裹头发当然干净多了。
如今关中女子弃帕帕,即使在偏远的农村也很难看到这种奇特的景象。但在陕北,羊肚手帕还缠在男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