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龙泉县志》
事件编年史
唐朝
甘源二年(759)
龙泉县分为松阳县龙泉乡和遂昌县,属于封闭状态。
五代
贞明五年(919)
金村、龙泉、柳田(今小梅镇)等地的瓷器作坊初具规模。
北宋
太平兴国二年(977),修建华严塔(俗称金沙塔)。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派赵监督越州窑务,管理龙泉窑务。
天禧二年(1018),在县城东角设立建贤学堂(儒学),20所。
至平四年(1067),吴申、包、季茂、均中进士,县民建五桂亭(少生中学改名桂堂),题写于县内崇隐寺左阁、大溪崖。
元丰四年(1081),县令黄发开办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讲学,学生报名人数众多。
元佑五年(1090),苏东坡将龙泉灵溪之地命名为柳茶州,命名为柳茶阁书单。然后陈写诗。说到亭台楼阁的恢弘,榜之道强,诗之警三绝。
元佑七年(1092),七月至十二月疏浚龙泉河。滁州各县纷纷效仿。于是我日夜航行,没有沉没的危险。宣和三年(1121),龙泉郡改名剑川郡。绍兴元年(1131)更名为龙泉郡。
在宣和,龙泉青瓷因为朝廷需要制样,所以擅长加工。
靖康元年(1126),知县姚珏在巩峥堰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河堰。新挖的云渠。冬季开始施工,第二年中秋完工。它可以灌溉30公顷的农田。
南宋
建言四年(1130),五月下旬,败兵柏杨扰乱龙泉,毁县学,仅留大成殿。绍兴二年(1132)重修。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福建农民起义领袖范率起义军攻克龙泉。
庆元三年(1197),庆元县部分划归龙泉县南宋元乡、延庆乡。
凯西三年(1207),大旱,修建江西堰和云渠。虽然第二年干旱持续,但李山藩受益于运河堰灌溉,水稻获得了丰收。嘉定二年(1209),郡人何濂编《龙泉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