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贤的主要经历

魏景贤

魏景贤,1937年2月生,江苏沛县人。中国发绣领袖、企业家、现代人像绣创始人;水彩画家。1957 —1963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现为温州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人像刺绣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2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曾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元首制作过发绣肖像作为国礼,为国争光,为东方艺术增添色彩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发绣外交家”他的发绣作品——世界名人肖像被誉为“东方一绝”、“稀世珍宝”。

中文名:魏景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沛县

出生日期:1937 65438+二月

职业:水彩画家

毕业院校: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主要成就:发绣人像创始人、发绣外交家。

代表作品:中国发绣艺术、现代人像刺绣技法、魏景贤水彩画选。

头衔:教授

职位:硕士导师

人物体验

1957 —1963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当代水彩画家,发绣肖像创始人。现为温州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肖像刺绣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温州大学美术系教授,温州肖像刺绣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水彩学会理事,温州水彩学会会长。从1992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赴日本、荷兰、马来西亚、美国、阿联酋等国讲学、举办画展。头发刺绣肖像作品曾进入白金汉宫、荷兰皇宫、马来西亚总理官邸、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头发刺绣和彩色丝绸刺绣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戴安娜王妃、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明娜·阿姆加德、戈尔巴乔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及其夫人、尼泊尔国王和王后制作。作为国礼,是江泽民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赠送的;1992为邓小平同志精心制作了一幅发绣画像,在中国十四大召开前夕献给邓小平同志。绣像受到了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的赞扬。

1991年,中国第一家现代人像刺绣科研生产研究所成立;人像刺绣研究已被列入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1998,并获得国家科研经费。先后出版了《魏景贤水彩选》、《魏景贤水彩画》、《中国水彩画家丛书魏景贤》、《瓯绣技法》、《中国发绣艺术》、《现代人像刺绣技法》等书籍,填补了我国现代人像刺绣理论的一项空白。

1990受教育部和省市领导委托,魏景贤将其发绣作为礼物赠送给港澳台知名人士,并为其所在省引进5亿元建设金温铁路,于1997建成通车;1992年引进五百万港币到温州师范学院建设“逸夫图书馆”和“逸夫发绣艺术楼”;此外,台湾省知名人士何、先生和女士也因魏景贤的发绣艺术,于1992为温州师范大学捐赠了1200万港元建设“于颖大礼堂”。

1985年5月,中国经贸代表团访问英国,参加国际理想家庭博览会。在参观之前,中国经贸代表团通过省工艺美术协会找到了魏景贤,让绣像为博览会开幕式做准备。经过三个多月的刺绣,绣像如期被移交给经贸代表团。当戴安娜王妃在世博园区接受绣像时,她非常高兴地称赞道:“非常漂亮,就像我一样。”至此,发绣作为外交礼物开始了20年。

1987年,受省政府委托,为静冈县知事斋藤直史先生制作了一幅发绣画像,作为雪居知事庆祝浙江省与静冈省缔结友好省州5周年的礼物。

1989 10在我市与日本石卷市缔结友好城市5周年之际,魏京贤随团赴日本石卷市举办个人画展,是石卷市市长真二郎先生所作的素描肖像。在展览会上,他受到了市长的高度赞扬和热情赞扬。

1989,魏京贤受托为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绣了一幅彩色画像,作为国礼送给戈尔巴乔夫。

1990 65438+10月,前苏联驻华使馆派文化参赞和二秘给魏京贤送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感谢信和一张他们两人签名的照片,并在杭州举行了亲笔信件的交接仪式。歌德在信中写道:看了您独特的艺术作品,我不禁钦佩中国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勤奋精神。我也看到你的作品清楚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苏联的友好感情。

1990年9月,在温州与日本武城经济友好交流5周年之际,魏景贤应邀出席日本武城“温州艺术展”开幕式,并为武城市长佐佐木先生绣了一幅素描画像。得到市长的表扬。

1992,为荷兰前首相郝伟先生制作了头发刺绣肖像。

1993年3月,魏景贤应邀赴荷兰举办画展并讲学。展览结束后,荷兰华侨协会将绣像赠送给郝伟先生。总理先生高度评价了绣像,并出席了艺术展开幕式,为绣像揭幕。

“发绣外交”理论的由来“刺绣外交”还得从1989说起。当时浙江省领导在规划修建金温铁路时,希望引进海外资金投资建设。他们了解到,温州台胞、国学大师南先生非常爱国,热爱家乡。为了疏通关系,他派时任温州市长的刘锡荣去香港拜访南老。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带礼物可是费了不少脑筋的。“经过多方考虑,我最终决定用发绣绣一幅南怀瑾先生母亲的画像,并要求这幅绣像要用南太夫人自己的头发做,这样对这位有名的孝子更有意义。”在市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魏景贤立即投入到寻找南台夫人照片和头发的工作中。几经周折,我找到了珍藏的照片和一直陪伴南台夫人的媳妇的一绺头发。历时三个月,在酷暑中,魏景贤用精致的镜框绣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南台夫人画像。同年秋,刘锡荣带着这个绣像去香港会见南怀瑾。当南·怀瑾看到相框里母亲的画像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流满面。这时,刘锡荣说:“这件南台夫人的绣像,是温州工匠魏景贤用南台夫人的头发垂下来绣的。”得知遗像竟是用母亲的头发绣的,南更是激动不已,感叹道:“刘市长您认识我!”之后,通过与南的关系,金温铁路项目成功融资约5亿元,并于1997建成通车。当时,“几缕青丝引来5亿元”,“一条绣像出的金温铁路”成为美谈。这并不是魏景贤唯一一次因为刺绣作品“招商”成功。魏景贤为香港大亨萧伯纳做了一幅发绣肖像后,萧伯纳非常高兴。1992、1995年,先后两次向温州师范大学捐赠港币300万元、港币200万元,建成邵氏图书馆和邵氏发绣艺术楼。另一位台胞何、在收到魏景贤为他们创作的绣像后,于1993年捐赠港币12万元,建成当时浙南最大的多功能“于颖礼堂”。正是因为绣像一次又一次的馈赠成功,发绣不仅为东方艺术增光添彩,也为当时的我省、我市、温师大吸引了巨额捐赠项目。

1991年,中国第一家研究生产现代人像刺绣的机构——温州人像刺绣研究所成立,从历届艺术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任命魏景贤教授为所长。

1992年6月,在温州华侨饭店的一次会议上,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孔祥友同志提出了“刺绣外交”一词,并为著名人士绣像盛赞魏京贤的功绩。

发绣展在联合国引起了轰动。近20年来,魏景贤制作了100多幅古今中外名人画像,其中10幅为国礼。从戴安娜王妃的第一张照片,到戈尔巴乔夫、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明娜·阿姆加德·贝亚·克里格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再到1996,他受外交部委托,制作尼泊尔国王和王后的刺绣肖像。绣像建成后,同年6月+065438+10月,江泽民主席率团出访南亚四国时,将其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兰德拉国王和尼泊尔王后。作为国礼送出的绣像,不仅受到高度评价,还受邀出访10多个国家,在国外举办10多场展览,并在联合国总部举办展览。

2000年6月5438+10月至6月5438+065438+10月,应美国新泽西州友好学校科恩大学邀请,温州师范学院发绣展团一行六人赴美国科恩大学进行为期四周的展览和讲座,引起轰动效应。在此期间,经联合国文化委员会推荐和批准,魏京贤发绣作品展于10年10月2日至5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坐在欢迎大厅里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绣像现场刺绣的魏京贤,甚至吸引了联合国各使团的工作人员和艺术家们驻足观看,边看边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发绣艺术太神奇了!”让魏京贤兴奋的是,联合国副秘书长金勇健也参加了开幕式,并称赞他的发绣艺术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展览结束后,联合国文化娱乐委员会还向魏京贤教授颁发了一块牌匾,上面用英文写着:“授予中国艺术家魏京贤,您的发绣艺术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杰出贡献。”之后的2001,魏京贤受外交部礼宾司委托,还绣了一幅俄罗斯前将军叶利钦的画像。在业余时间,他和他的弟子们绣了44幅美国第一至第44任总统的肖像,在美国展出时引起了轰动。

2002年应邀赴阿联酋举办发绣和水彩画艺术展。

2002年6月5日至10月,32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驻华大使和代办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的陪同下参观了发绣艺术。

2004年,魏景贤教授应邀再次访问阿联酋并举办“中国艺术展”,其绣制的酋长肖像受到好评。

“发绣外交”20年来的成就引人瞩目。

性格评估

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并得到刘海粟、陈之佛两位艺术家亲自指导的水彩画家魏景贤被分配到浙江温州市瓯绣厂设计刺绣图纸,从此开始接触刺绣。从此,他与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是个高个子,但是他喜欢刺绣。把这门被称为“女红”的手艺当成终身事业,这很奇怪。

魏景贤是中国著名的水彩画家。曾多次在温州、徐州、南京、上海、北京、日本、荷兰、香港、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他先后发表了五幅个人水彩画,但凭借多年对刺绣的执着研究,他在刺绣界的荣誉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画作。

在刺绣领域,他将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运用到刺绣上。香港《文汇报》在《中国风与浪漫人物》专刊上刊文称:“作为艺人,魏京贤获得了很多第一。首先,他是第一个以刺绣为终身事业的人;1983,第一幅人像刺绣获国家奖;1986是上海举办个人刺绣展的第一人;1991年,全国首家人像刺绣研究所在温州成立。”他研究的发绣人像艺术“填补了艺术领域的空白,开辟了刺绣的新领域。”魏景贤认为:“刺绣是我们祖国非常精美的传统技艺;作为画家,有责任继承、发扬和发展这项技艺:水彩画和刺绣都是艺术,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出奇制胜。只有画得好,才能绣得好。”他拿起一根小绣花针和他常用的画笔,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吸收绘画中的写实和淡彩原则,以针线为笔墨,自己画自己绣,使刺绣从“匠人”的水平提高到更完美的艺术境界。在绘画和刺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填补了画家和艺术家之间的空白。

魏景贤把水彩作为一种特定的画种,用他充满激情的笔触,把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山水准确地写成了图画,并直接和间接地把这种技法运用到刺绣中,从而发展出了刺绣、素描绣、素描绣、发绣四个品种,几十种针法。

魏景贤性格特别,不喜欢走别人走过的路。他善于别出心裁,创造自己的风格。为了做出别人没做过的东西,我们选择了“难画”的道路,绣现代人,绣文化名人,绣这些早就被大家“听说”的大人物。它们必须生动,富有质感,才能让人叫好。魏景贤凭借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底和过硬的素描功底,能够准确捕捉到哪怕是最轻微的逃跑荣耀用于展示人物。所以他敢于选择绣世界名人的问题;他不仅用丝线刺绣,从70年代开始还用头发绣现代人像,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它也使自己成为现代肖像刺绣的企业家和创始人,被专家称为“魏绣”。

1967年,当魏景贤新的画绣结合方式走向成熟时,他充满了成功的欲望,自己画绣了《毛泽东》。这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是他的杰作,也是令人作呕的作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绣伟大领袖的肖像,经常受到指责,但在艺术界没有人敢这样做。魏景贤的大胆尝试,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被传为奇闻。

2月25日,1985,温州日报记者沈惠国、温州电视台记者陈伟容报道了一幅以“丝弦间绣春秋”为主题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彩色画像的绣制过程:“这幅绣像高48cm,宽38cm,绣像女王雍容华贵,形神兼备。为了创作这幅作品,魏景贤调动了一切绘画手段,在瓯绣中使用了多种针法:在发丝中使用散针,根据情况进行卷曲;面部肌肉针;薄如蝉翼的外衣,细发细针绣;斜披缎带,绣以厚发短针;而银色的皇冠,项链上的珍珠,羽衣上点缀着许多银饰。如果你想绣出这些纹理效果,仅仅把缎面留白是不够的。他用白丝线绣代替头发,银丝冠用平针绣。项链上的珍珠采用‘平绣’,即先用粗线做底,绣到一定高度,再用细线。羽纱上的小白点也是用细线绣的。作品完成后,光华夺目,丰富多彩。再加上丝线的折射效果,从每个角度看,都有一种银光闪烁的感觉。

魏景贤自己说:“我所推崇的独特传统风格的瓯绣,以人物著称,但以前绣的人物都是历史人物,表情单调,没有真人对比,所以对写实的要求不高。现代人物,尤其是世界名人,就不一样了。它们生活在自然的氛围中,要求有质感、光线、立体感和千变万化的色彩。面部表情丰富复杂,观众有现实的比较标准。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要靠现代绘画的技巧,所以很难。”

1993年4月22日,在荷兰最大的国际港口鹿特丹举行的“首届中国文化艺术节”上,据《欧洲时报》记者刘鹤报道,“中国温州侨领梅旭华先生回国探亲时,有了一个新发现,非常激动!这是温州师范大学魏景贤教授的发绣作品——现代人的肖像。它是如此的逼真,优雅,富有质感。难怪他们能享有“东方一绝”的美誉。难怪它们会成为外国元首的国礼。难怪戈尔巴乔夫亲自给魏京贤教授写信,对这份珍贵的礼物表示感谢!梅先生不禁想,为什么不请他为贝娅特丽克丝·威廉明娜·阿姆加德绣一幅这样的画像呢?梅先生的想法得到了FR省省长郝伟先生的支持。1992下半年,荷兰国家信息局将女王的标准画像送给梅先生,交给魏教授。绣像女王出现在世人面前已经整整一年了。这是一件杰出的艺术珍品。绣像不仅因其形象生动而为荷兰政治家所称道,还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特殊的材料和完美的艺术境界而受到荷兰艺术家的关注。阿姆斯特丹高级艺术学院院长德温特先生和作家奥托格·波尔先生访华时专程拜访了魏京贤教授。

4月14日,“首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在鹿特丹开幕。宽敞的展厅里,中央挂着魏景贤的作品。各界人士齐聚于此,包括前副首相郝伟先生、中国驻荷兰大使夫妇、荷兰文化与旅游部副部长莱森格·普、旅荷华侨华人代表梅旭华先生等。他们问了很多关于发绣的问题,魏教授一一解答,并进行现场刺绣操作表演。

4月26日,魏京贤在阿姆斯特丹高级艺术学院开了一场讲座,20多名染织美术系的女学生带着神秘的好奇心前来听课。主题为“中国刺绣漫谈”、“发绣艺术与现代人像刺绣技法”。从中国刺绣的发展渊源到著名刺绣的风格特点,以及绘画与刺绣的关系等。,一边讲解一边做表演,很受学生欢迎。讲座最后,魏景贤教授向染织系赠送了从中国带来的绣框、丝线、发、缎、绣剪等一整套刺绣工具。学院院长德温特教授设宴祝贺这次访问和讲座的成功。

近年来,他用发绣和丝绣制作了许多世界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的肖像,如爱因斯坦、贝多芬、伦勃朗、达芬奇、毕加索、托尔斯泰、郭沫若、齐白石等。这些作品在中国展出后,多次在欧美和东南亚国家展出,均获得高度评价。其中一些被作为珍品收藏或作为国礼赠送给展览国。素描刺绣《老人白石》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奖后,被国家选为佳作,赴加拿大参加国际展览。这是他自20世纪60年代做出仿铜版画效果的素描刺绣以来的巨大成就。这是魏景贤在学术研究的崎岖道路上不断攀登,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在中国刺绣艺术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迎来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