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为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发生在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引起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大量人口南迁,南方进一步开发,尤其是江淮和太湖地区,成为中国新的财富区域。到了五代,南方的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3.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从北宋末的“靖康之难”到南宋末。

宋朝时期,随着北方人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北方,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终于完成。

扩展信息近代中国最大的三次移民潮。

1,闯关东

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又称关外。

清军入关后,长期封锁东北,禁止入关,使得肥沃的东北人口分散,甚至形成大量无人区。

19世纪,黄河下游灾害频发,成千上万逃难的农民冒险进入东北求生,成为“渡关东”的开端。

1860年,沙俄入侵东北,清朝被迫开放垦荒禁令,加强防御。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涌入东北垦荒。

到公元1931年,山东人游历关东的人数已达10多万。

2.死

人主要来自河北、陕西、山西,山西占比最高。

自清朝以来,贫瘠的土地和自然灾害导致山西北部成千上万的穷人和商人离开家园。

他们要么向西迁徙,经杀虎口进入蒙古,要么向东,经大同经张家口进入蒙古。

下西洋直接导致了晋文化向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传播,使当地单一的游牧文化成为农耕并举的多元文化。

3.去南阳

中国人向东南亚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从汉朝到明清,每当新旧政权更替,不堪战乱的百姓和没落的权贵都会移民。东南亚因其便捷性成为中国移民出国的首选。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到南洋改变个人或家庭的命运。

当时,在英国和荷兰殖民统治下的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中国工人。

比如给移民免费的土地,临时的住宿,交通,甚至免费的食物。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南方省份的人,或已婚有子女,或单身,带着希望和梦想来到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