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国外现代音乐的发展历史,比如朋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当时什么是哥特音乐。。。
十六、十七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器乐、歌剧相继出现,音乐开始走进剧院,转向大众。到了18世纪,音乐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作曲家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作品逐渐注重人性的体现和人民生活的反映,创作技法日益丰富和深刻,由此开始了西欧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乐器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广大群众成为表演的对象。再加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音乐艺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今天,从18世纪到20世纪,短短二三百年间,对世界音乐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音乐家辈出,也产生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优秀音乐作品(代表作)。就创作思想和音乐风格的相继变化而言,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主要有古典音乐派(18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派(19世纪)、民族音乐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派(包括19、20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派和20世纪的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运动音乐等流派)。
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基本上都属于不同的流派,但也有一些具有不同流派的特点,或者先后创作了不同流派的音乐。即使是属于同一流派的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音乐风格。
古典音乐学校
出现在18世纪早期到19世纪20年代。
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趋于自由、民主和人工化。作品聚焦新兴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
创作方法强调音乐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和谐的过去和严密的逻辑。音乐风格大多朴实、严肃、稳重,崇尚理性,但情感的表达是含蓄、内蕴的,器乐多为绝对音乐。赋格、奏鸣曲、交响乐、室内乐、歌剧都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巴赫主要写复调音乐;亨德尔运用了主题和复调;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侧重于旋律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注重主观激情的表达和器乐的标题。他是古典音乐向浪漫音乐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2)浪漫主义音乐学校
“浪漫”一词是音译,起源于中世纪描写神话、英雄、美女的文学作品。十八世纪的德国文学经常以此为主题。到了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找不到明确的出路,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19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了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侧重于生活现象的描写和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注重感情的表达和心理的描写,不像古典主义注重理性。他们认为文学和艺术具有共性,画廊主张诗、剧、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注重音乐中诗情画意,但在音乐结构上更为灵活。
浪漫主义音乐家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创造了许多体裁形式,如无声歌曲、小夜曲、叙事曲、短曲组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组曲等。在创作技法上,他们重视民族民间色调的运用。与古典主义相比,音乐节奏更加复杂细致,和声技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曲和配器在柏辽兹和瓦格纳的手中发展得更多。
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以及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也是浪漫主义音乐流派。近现代(19世纪末20世纪)的现代音乐流派中,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可以说是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最后代表。浪漫乐派的其他著名作曲家还有曲诺、比才、施特劳斯、圣桑等人。
(3)民族音乐学校
19世纪中期,东欧、北欧和俄罗斯的作曲家在吸收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注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出既有自己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自己个性、志向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乐流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和“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乐为目的的作曲家团体,包括:巴蒂基列夫、盖伊、鲍罗丁、林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穆索尔斯基)以及捷克的斯美塔纳和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雷格,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都属于浪漫主义和民族音乐流派。
现代音乐学校
“现代音乐流派”这个名称是19世纪未到达现在的各种音乐艺术流派的总称。其中仍有继承古典-浪漫主义音乐传统(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在专业创作上也有不少反浪漫主义的新流派。“xx主义”“xx音乐”的名称很多,总的趋势是从调性到无调性,甚至否定乐音和音阶,只用自然音,完全脱离了古典美学传统。如果按照出现的顺序和体裁来分类,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下面列出各个时期的主要流派和各个流派的代表作曲家,以了解二十世纪欧美音乐的概况:
1.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称为“现代音乐”时期)。
(1)晚期浪漫主义。主要作者是:理查·施特劳斯(德国)、马勒(奥地利)和拉赫马尼诺夫(俄国)。
(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来描述来自外界的瞬间印象,重视和谐)。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国)、拉威尔(法国)、杜卡(法国)和雷皮基(意大利)。
(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来表现人的潜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噩梦等。).主要作家有勋伯格(奥地利)、伯杰(奥地利)、威尔伯恩(奥地利)、巴托克(匈牙利)、斯克里亚宾(俄罗斯)。勋伯格和威尔伯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们和伯杰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2.从一战到二战(“新音乐”时期)
(1)原始主义(重视民乐,追求原始神秘和野蛮风格,而和声是现代的)。主要作家有巴托克(匈牙利)和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
(2)新客观主义(强调“音乐就是音乐”,可以用音乐表达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达主观思想感情)。主要作者是:米月(法国)和亨德米特(德国)。
(3)新古典主义(反对强调情感表达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归右古典主义,注重音乐本身的形式美,音乐结构简单,内容明确,和声复调新颖,音乐的客观性丰富)。主要作家是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和欣德米特里(德国)。
(4)六人组(法国青年改革派、反印象主义、反浪漫主义)。作家包括:萨蒂(法国),奥奈格(法国),米月(法国),弗兰克(法国),奥里奇(法国)和泰勒菲(法国)。
(5)十二音说(又称“十二音制”),十二音同等重要。“调式”“调性”“主音”都无所谓。十二音任意排列,不可重复。当它再次出现时,有一个严格的顺序原则。它的和声调式也遵循这个顺序的原则,不存在“三和弦”)。作家包括勋伯格(奥地利)和伯杰(奥地利)。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并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主要作家有普罗费耶夫(苏)和肖斯塔科维奇(苏)。
从二战结束到现在(“先锋派音乐”)
(1)序列音乐(序列主义,除了十二音,音乐的节奏也是序列化的)。主要作家有:梅仙(法国)、布列(法国)、诺诺(意大利)、斯托克豪森(德国)、斯特拉文斯基(俄国)。
(2)偶然音乐(“不确定的音乐”和“机遇的音乐”)。主要作曲家有:约翰·凯奇(美国)、布朗(美国)、斯托克豪森(德国)。
(3)特定音乐(早期电子音乐)。主要作家有:谢弗(法国)、布雷茨(美国)、贝里奥(意大利)。
(4)电子音乐。主要作者有:艾默特(德国)、斯托克豪森(德国)、瓦雷斯(美国)、约翰·凯奇(美国)。
(5)磁带音乐。作家有:贝里奥(意大利)。
(6)图集音乐(反序)。
(7)电脑音乐。主要作家有:希勒(美)、布雷茨(美)、斯托克豪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