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的历史演变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32年)属于扬州越国。到了四年(公元前473年),越国与吴国合并,越王勾践在姚江北岸,也就是现在江北区慈镇三秦村的城山上,建了一座(宁波建市之初)。《汉书·十三州志》记载:“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后至吴。因大成之,张(Zhang)伯(Ba)建功以示后人,故称句章。”周先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越王伐楚无界,乘机灭杀越国无界,越国分裂投降楚国。

秦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实行郡县制,天下分三十六郡。会稽郡建立于吴越之地,治于吴州(今江苏苏州),二十六郡为其一。今天,江北区属于张炬县。治理山城,穿越城市。

西汉初,汉高祖赐同姓王,会稽郡先后隶属于荆、吴、江都。梁武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21),江都撤国,会稽郡划归扬州。从此,历经西汉末年、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初唐,江北区全境一直属于张炬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改郡为州,判郡设在耀州、鄞州、李越,历时842年。判郡废,武德八年弃鄞州,连置义县。今天江北地区属于易县。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朝廷在越州蓟县设明州,析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鄯善。江北区的慈城、唐红、乔庄属于慈溪县。马忠、白沙、文教、孔浦、邕江仍属蓟县。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望海镇位于邕江口,分郡。五代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改郅县为殷县。同时,望海镇改为静海镇,望海县随即更改。次年,改称定海县。今天,邕江、孔浦和白沙的部分地区属于定海县。从此,历经唐、宋、元、明、清初,江北的现状一直属于慈溪、殷、定海三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定海县改为镇海县。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宁波正式对外开放,长江北岸老外滩一带根据条约被定为“外地人住宅”。

民国元年(1912)废弃,3年在道道修建。宁波属于惠济路。16,道路废弃;同年,鄞县城及其郊区被定为宁波市。民国二十年,65438+十月,宁波废,地复鄞县。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疆域分属慈义、殷、镇海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6月2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165438+10月3日成立江北区办事处,次年6月撤销。8月2日1950,鄞县市转宁波市。5月1951,江北区人民政府成立,2月撤销,1956,街道直属市政府。1958,设立江北街道办事处。1959年2月,江北市人民公社成立(一个班子,街道办事处两块牌子)。1969年,江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12年改区,更名为江北区革命委员会。1978 10,江北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县级)政权建制。1980 10月,更名为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政府位于宁波市人民路378号。

1951 5月,镇海县庄澄区白沙、亚赛乡划归宁波市,同月成立城郊人民政府。八月,鄞县北郊划归宁波市管辖(大部在今江北区)。

1954 10月,为了规划棉花区和空港特区,调整了慈澳、余姚、镇海三县的边界。同月,镇海县梅艳乡3个村、新团乡2个村、团桥乡2个村,磁器口县乔庄镇、陵阳乡、江堰乡,郊区白沙乡、亚赛乡划归乔庄,成立乔庄航空港特区和乔庄区人民政府,隶属宁波市管辖。同月,慈溪县迁至虎山镇;长江以北的慈城镇、城东、板浦、唐红、衡山、石东、鞍山、秋树、直隶、杨舒、史飞、赭山、黄山、胡云、庙山划为余姚县。

19551,宁波市郊区、乔庄区人民政府变更为街道办事处。6月,1955,镇海县团桥乡、新团乡划归乔庄特区。

1956年2月,郊区和乔庄区合并为郊区,仍有区公所。1957 1月,郊区办事处改为郊区办事处。1958年9月,郊区六个乡镇联合起来,分别成立了乔庄和邕江人民公社。

1959年2月撤销郊区办事处,公社直属市。65438+年2月,乔庄、甬江2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乔庄镇分立,均隶属于宁波市。1960年6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1958年9月成立时为东风人民公社)划归宁波市管辖。1961,慈城区办事处成立,12,邕江区办事处成立。

1962 65438+2月,慈城、邕江两个区办事处撤销,公社直属市。1978 165438+10月,宁波市郊区办事处恢复,位于宁波市沧水街150号。1983年7月,郊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政权建制。

1984 1月,镇海区石壮的鲁林、双桥、连城三个村被划为郊区。2月,郊区(大部分地区)与江北区合并,组成新的江北区,区政府设在宁波市人民路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