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能写什么!!!!!!!!!!!!!急!
杜在《史学方法论》中的第十四章“史文的特点与写作”,对史文应具有的语言风格作了详细的阐述,很有参考价值。他指出,历史学家的文章各有特点。它必须具备三个特征:真实、可及、优雅。
什么是真理?真理意味着每个词都有它的来源。这是历史文章和文学创作最不一样的地方。文人可以自由想象、放大、渲染甚至虚构一些事实,只要有助于文学修辞之美。另一方面,历史学家必须小心确保所有的历史文章都有自己的根源,而不能建立在空虚的基础上。正如章学诚所说:“文士写文章,怕自己不发表;历史学家的著作唯恐来自他们自己。.....历史是描述而不造的,历史是自己写出来的,是为了说未来没有征兆,没有征兆,没有信仰。”(《张遗书》《与陈观民工部论史学》)历史的语言,因此,不得不循,或依原文书之意,或依原文书之言。但是,任何优秀的历史作品都是遵循传统而写的,不是一味的抄袭,而是注意到可以用陶铸来切割。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属于古语的要疏浚,属于俚语的要打磨,庸俗繁琐的要删除净化,夸张夸张的要注意不要被误导,做到一家之言的真实,而不伤害历史事件。中国传统史书中的《史记》和《资同治鉴》就是用真实的语言讲述历史的最好例子,经过适当的修改和剪裁。
什么是访问?文字要适当简化,使要表达的历史事件用清晰的文字解释清楚,进而寻求文字的净美、生动、典雅。史家选词遣词,不复杂;也不能力求简单;我们不能堆砌华丽的文字,也不能模仿古风。只有这样,历史类文章才不会失去可及性的特点。
尔雅是什么?优雅是优雅与平和的表现。每当描述一个历史事件时,都需要紧急批判,措辞不能轻佻或充满暴力。要对历史做出新的解释,纠正前人的谬误,掩盖千百年,必须态度冷静,言语谦和,才能呈现出历史的阴柔高贵气质。历史文章要文质彬彬,不露分析痕迹,这是历史文章和哲学文章的区别哲学文章要时时刻刻分析,要犀利活泼,模糊不清,不是优秀的哲学文章。历史文章的背后是分析的辛苦,历史文章的论证处处要遵循逻辑思维的严格规范。但这种哲理性的分析也不要过度流露,使文章变得尖锐冰冷,要尽可能流畅,精神饱满。除了优雅平和,没有一丝分析,干净漂亮也是历史文章达到优雅的必要条件。干净漂亮的文字使史实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是历史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干净的美和历史的文章是分不开的。没有干净的美,历史的文章就很难说,历史的文章就不优雅,历史的高贵和庄严就要丧失。
谢弗的《历史学方法论》也对历史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具体规则和限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从事历史论文写作的初学者大有裨益。他从句子和段落的结构、用词和语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历史著作中恰当使用语言的重要性。
第一,在句子和段落的结构方面,他认为每一句都必须有意义,主谓明确。使用名词、形容词、动词和修饰副词、短语时,要使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使句子长短错落有致。在一章的开头,使用一个打破主题的陈述,在结尾,总结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每段应该由一个主题或几个密切相关的主题组成。整段句子的叙述要与题目或相关题目相关,与题目无关的句子要删掉。在一个段落中,每一句话,或者段落之间的句子,都要能够上下呼应,相互衔接。注意在段落或句子之间使用转折词或关联词,如:虽然,但是,除此之外,随便,但不要用得太频繁。段落长度不规则,但不能太小。单句段落要少用。
其次,在用词方面,谢弗认为,在历史论文的选词上,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二是吸引眼球。不用说,精准吸引人的注意力是为了让历史作品的文字生动有感染力,让人们不会对历史作品感到厌烦和望而生畏。为达到上述效果,应遵循以下措辞原则:
1.写作中要注意名词和动词,让它们承担起句子的主要作用,形容词和副词要少用。
比如“勤奋踏实的查理五世,在地理方面努力了很长时间,却没能成功地把他认为致命的、可耻的新教异端的传播控制在最低限度。应该改成更简洁的表述:“查理五世一生致力于击退新教,但收获有限。」
2.和前面的原则一样,要避免故作惊人,或者为了哗众取宠达到刺激的效果而出现过多不必要的矫情描述。
3.应该避免空洞、陈腐、苍白的词语。尽量让句子中的重要词语起到作用,而不仅仅是起到装饰作用。
4.用词准确。例如,“紊乱”这个词就有自己确切的含义。它不仅仅表达广泛的社会动荡,它的范围要大得多。像“总是”和“从不”这样的词应该尽量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