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当代海军》杂志的信息

《当代海军》是军事刊物,由人民海军报社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主管。从15创刊至今,她已经出版了100多期,总发行量上百万册。

本刊一直关注国家海洋权益,关注国防建设,宣传人民海军的崭新面貌,不遗余力地为增强全民海洋海防观念默默奉献。近年来,该刊荣获首届“全国100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全国“双百期刊”。去年,该杂志还被评为宣传国防教育法系列活动的先进单位。

当代海军自15成立以来,坚持与时俱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识别强大的海军特征

《当代海军》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兼顾军事、文史、科普等知识的期刊。1990公开发布后,军事内容(中外海军历史、装备、人物等。)逐渐扩大,但一些思想评论、文化艺术、生活感悟类文章仍占据相当篇幅,缺乏鲜明的海军特色。

面对这种情况,该杂志对当时的读者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喜欢《当代海军》的读者大多是尚武性质和港防性质的。这些人不仅对海军生活感到好奇,也关心我国海军的实力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希望了解世界各国海军的现状。这些人也知道中国海军在装备实力上与世界强国海军还有差距,但他们更渴望了解中国海军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海上战争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为此,该杂志决定加强刊物的“军味、海鲜味和烟味”,使杂志具有浓郁的海军特色。

首先,重点宣传我海军的“三个现代化”。在保密的前提下,根据新时期我军军事战略方针,体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思想,从教育训练、组织指挥、军事思想、军事观念、士兵素质等方面全面展示人民海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反映我海军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官兵的训练生活和精神风貌。在此,我将聚焦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从舆论上为我海军建设鼓与呼。

第二,增加反映海军世界的信息量。全面反映了世界各国海军的情况,包括海军世界、海军发展趋势、海军官兵、海军高精尖武器装备等。主要针对世界各国海军的重大事件,以及海域划分、海洋资源争夺、海上力量扩张、海上演习、海上作战等世界非常关注的海上军事斗争热点进行及时深入的报道。

第三,突出时代气息。在报道我海军“三个现代化”建设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读者介绍人民海军的军事训练、演练和海上生活。同时,密切跟踪世界各国海军的最新动态、热点话题、海上战争或演习。对外国海军的介绍,也着眼于其新的形势和发展,即新的建军思想、建制、教育训练。海军武器装备介绍中突出了“新”“精”两个字。在介绍过程中,观点要正确,内容要翔实,报道要及时。

第四,知识性和可读性并重。从当代海军到未来海军,从中国海军到外国海军,系统介绍了各国海军的常识性东西,如军事语言、军旗、军衔、军衔、军功章、军服、军舰命名、各种军舰分类、各种舰载武器概念等。聚焦那些大众关注的、想知道的、想了解的事情,讲述事迹和经历的故事,普及装备的介绍,从而使读者潜移默化地受到愿意和有效阅读的影响,接受海军和海洋文化知识的熏陶。

由于当代海军坚持在市场竞争中突出海军特色,在数万种期刊市场中实现了全国独一无二、全军独一无二的追求。近年来,国内军事期刊出现降温现象,部分期刊发行量锐减。《当代海军》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迈出了成为精品期刊、打造全军知名品牌的坚实步伐。

营造良好的办刊环境

在出版环境方面,《当代海军》先天不足:杂志不编,出版人员从海军报社各个办公室抽调,总共只有三个人,人力严重不足。

面对这种先天劣势,杂志没有退缩。在海军报社领导的支持下,克服各种困难,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办刊环境。

第一,不拘一格选人。杂志社充分利用报社的优势,经海军报社领导同意,聘请了报社的两位同志担任兼职编辑。某军驻南京代表熟悉武器装备,对海军问题很了解,于是跨军种调动;当一名士官在俱乐部学习期间展现出出版杂志的才华时,俱乐部千方百计想留住他;该社还重新聘用了退休的老社长,运用老同志丰富的办刊经验。这样,杂志社人手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及时表扬,稳定人心。过去海军报社的一些同志有一种偏见,认为当代海军只是报社的副业,没有前途。每年总结工作的时候不要说立功。奖项很少。近年来,《当代海军》在创办一流期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海军报刊的广泛认可。现在编辑部不仅每年都有人受到奖励,有的同志还立了三等功。1999年底,经海军党委批准,杂志主编已解决副师级待遇。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年轻编辑的积极性。

第三,为工作提供便利。编辑部有的同志住在市里,每天来回要两个小时。考虑到编辑工作的特殊性,杂志社破例允许其平时在家编辑,每周来办公室两三次处理事务或参加会议,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忙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青年编辑家属随军就业,提供经济条件,使其尽快安家,安心工作。负责发行的编辑和外界联系多,就给他装了电话和BP机。

因为杂志非常重视调动杂志所有者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感,营造了和谐向上的办刊环境。虽然海军报专门分配给杂志的工作人员不多,但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孜孜不倦、创造性地工作。

严格遵守国家出版政策。

面对中国期刊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期刊过分强调“市场”而忽视“管理”,导致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当代海军》杂志有着清醒的认识。不盲目迎合部分读者低级或好奇的阅读心理和口味,不片面追求市场销量和单一的经济利益。而是严格遵守国家的出版政策法规,严格执行中央和军队的新闻宣传纪律,从“讲政治”、“守阵地”的角度办刊物。

目前,该社有3名专职编辑、2名兼职人员和3名雇员。每篇稿件不仅坚持编辑初审、编辑二审、社长终审,还邀请返聘的老社长审稿,增加了一道审稿屏障,确保稿件的初审、审稿、终审严格按照中央的宣传口径和军队的宣传纪律来做。此外,杂志社坚持规范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环节操作,责任编辑最后一次校对后,主编还要再看一遍才能付印。

因为《当代海军》不能像发行量大的地方刊物一样,靠开高稿费来吸引优质稿件,所以找到好的稿件和优秀的稿件是非常辛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杂志自然知道自发好稿对提高本刊发行量的重要性,但也不会乱用。所有涉及重大题材的文章和图片都要经过审批程序。因时间紧来不及审批的文章和图片,绝不擅自发表。比如杂志曾经收到一位海军退役的老同志写的回忆录,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人民海军秘密派兵在朝鲜元山港布雷的事件。事件从未公开,肯定会有读者市场。但在上报海军安全委员会批准前,并未发表。还有一篇目睹林彪从海军山海关机场出逃的文章,生动鲜活。当地报纸已经连载。编辑编完稿后,编辑考虑再三,删除了。

《当代海军》的编辑都是从海军报社各个处室调过来的,没有专职校对。在这种情况下,杂志社专门聘请了两名熟悉海军知识的专业校对人员对每篇稿件进行校对,每篇稿件的校对不少于三遍。涉及重大主题的文章内容要相应修改。每一期杂志胶片在印刷厂制作完成后,都要指定专人通读蓝图,一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到印刷厂返工。

近年来,杂志在执行出版政策法规方面实现了无重大问题、无明显技术失误,在办刊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责”。

永不停止创新的步伐

“征服世界容易,保卫世界难。”在期刊界尤其如此。在15《当代海军》杂志的办刊实践中,始终保持着深深的忧患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让杂志与时俱进,他们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一直在超越和突破自己。

第一,不吃“皇粮”打入市场。《当代海军》出版后,与军中许多期刊一样,由上级拨付一定的经费支持,定期发给海军部队基层官兵。那时候杂志价格低,印刷成本高。每份杂志需要0.70元,每年海洋事务补贴近6万元。

“御膳”好吃,嚼起来却无味。1994结尾,海军报领导在分析办刊形势后,明确指出杂志要找准市场,向市场要效益,走出一条自我生存之路。1995年初,《当代海军》“走自我生存之路”的要求得到海事局负责人的批准和支持后,该刊大胆借鉴一些地方和军事期刊的做法,多管齐下,拓宽发行渠道,当年就取得了成效。每期印数达到3万多册,真正进入了“自负盈亏,自我生存”的良性循环。

第二,改变期刊的标题,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当代海军》一直视读者为上帝,把读者需求作为改进出版工作的第一信号。当初“当代海军”的原名是“水兵”。虽然这个标题有自己的特点,但仍然难以涵盖和传达市场所需的出版物的定位和内容。当时很多热爱军队的“海军迷”写信反映,没有细看正文就误以为是文学杂志(当时文学期刊已经进入低谷)。正因如此,编辑部决定放弃《水手》这个在部分读者心目中颇有好感的书名。经过多次讨论,最终被海军首长确定为具有鲜明海军特色和时代感的军事刊物,即《当代海军》。新书名一经使用,很快就得到读者的认可,发行量一下子翻了三四倍。

第三,让刊物更“有分量”。军事期刊市场的激烈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此,当代海军在竞争中求发展,依靠高品质的产品在市场上立足,适时决定再下一步。1996创刊之初,为了弥补双月刊新闻和读者解渴的弱点,杂志适时进行了改版加页,即从4色封面的48页改为8色封面的64页。同时,杂志还提出了“海鲜更鲜、军味更浓、格调更新、品位更高”的目标,即每期都有一组重点稿件展示我海军官兵的正义与阳刚之气,宣传我海军维护海洋权益的不懈努力,从而展现海军刊物在同类期刊中的品位与权威性。后来,杂志联系了几家图片社(网络),使刊物的彩页具有新闻性和及时性。

第四,让读者尽快看到刊物。两年前,很多读者给杂志写信反映,很庆幸《当代海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和世界海军的窗口,但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每个月都见到她。考虑到读者对杂志的渴望,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当时期刊市场上的许多季刊和月刊都将刊物改为半月刊或周刊,但很少有双月刊。该杂志果断要求上级将刊物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最后经总政治部批准,于2000年下半年改为月刊。这缩短了出版周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在军内外的影响。

第五,使刊物装帧更加精美。随着读者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装帧设计越来越关键。一个出版物是否精美,读者能否在众多出版物中认出它,能否做到“五三”,即在五步之外停留三秒,已经成为衡量出版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因如此,《当代海军》在刊物的装帧设计上下足了功夫,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装帧风格,动感、唯美、海鲜、军事,使得杂志封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创新给学报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气象。近年来,该杂志在全国和全军多次获奖。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些年来,当代海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有时会牺牲经济效益来保护社会效益,所以在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首先,把蓝色的土地装进中国人的心里。《当代海军》发表了《为什么三字经忘了海洋》、《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战争吗?以及《在刘公岛寻找答案》等文章,探讨海洋权益,聚焦中华民族发展与海洋的密切关系。从图们江河口的争议与开发到南海曾母暗沙主权碑的树立:从海湾战争到钓鱼岛归属;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到清代“禁海”的悲叹,人们都在密切关注着那片蓝色的土地。

其次,人民海军官兵高大的形象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社会各界在阅读了当代海军大力弘扬的人民海军艰苦训练、海疆建功的事迹后,纷纷表示崇敬。安徽省太和县一中学生付宇在《当代海军》杂志上读到南沙官兵的感人事迹,许下心愿:此生不求名利,愿战死南沙,用鲜血和生命拯救一个完整的国家。浙江省上虞市丁寨信用社职工沈敏君,看了这本杂志上描述我陆战队员训练生活的文章,突然喜欢上了我陆战队员。飞行队长白的故事一经在杂志上披露,便吸引了无数有志于海防的中学生给编辑部写信,希望能考上海军军官学校,以便将来在祖国海防线上巡逻。

第三,激励有志青年投身海防。很多大中学生通过《当代海军》了解了人民海军,立志要当一名海军战士,保卫万里海疆。浙江绍兴16的男孩胡东风,读了《当代海军》后,向往成为一名海军。他等不及长大成人18,就偷偷离家出走,去了北京参军。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的王军和其他学生一起认识了当代海军,并联名上书数千字的倡议书给原海军司令员张连仲,征集了数百个签名。而他用鲜血签下,表达了建设强大海军的坚定信念和成为海军的强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