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保护我们文明和文化的命脉?
南水北调世纪工程中文物保护文明的生命线
2006年启动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南段文物保护工程示意图,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墓地、遗址、古建筑、古树、化石五大类77个项目。
河南省文物局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经过1年的共同努力,来自全国各地的34次考古发掘,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共发掘古城遗址5处、古遗址25处、古墓葬54座,出土各类文物27500余件。专家说,1年的考古成果,堪称河南8000多年历史文化的缩影。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最早发现于1977年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村。它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已知的河南历史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去年6月,考古人员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占地8万平方米的河南新郑市,发掘了4000平方米的汤湖遗址,发现了斐济和李岗的文化积淀、宋金墓葬等一批遗迹和遗物。去年1,整个中线文物保护工程达到26万平方米。
专家说,发掘的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就像有特色的路标一样,展示了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悠久文明史。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许多出土文物都有很大价值。比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许嘉凌墓地清理了一座战国早期的楚贵族墓,出土了一件铭文清晰的小鼎,有50多字,弥足珍贵。安阳市固安墓地首次发现年代明确的东魏墓志铭砖,为研究北朝时期豫北地区的葬俗和葬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些新的考古发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如文县鲍旭城址是龙山时代晚期的古城遗址,城墙、壕沟等重要遗迹保存完好,填补了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龙山城址的空白,对探索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夏初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荥阳关帝庙商代遗址为研究商代晚期京畿地区以外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依据。
据介绍,对已发现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出土文物的对比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专家们期待着更新更重要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