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知识点指导:饮片

定义

1.切块

将所选药物软化并切成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一定规格的叫切块。

2.饮片

所有直接用于中医临床处方的药物统称为饮片。

从狭义上讲,饮片是指为制备中药汤剂而切割的片状药物,从广义上讲,是指为制备中药汤剂而加工的任何形状的药物。

历史的发展

煎煮液必须预先加工成合适的大小,便于调整和煎煮。在古代,药物首先是用口服的方法制成颗粒;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药物通过锉、切、捣制成不规则颗粒。宋金元时期用粗粉煮粉,南宋《武林外传》中首次记载了“饮片”一词。割药的铡草机,出现在元代。

切块的目的

1.易煎服有效成分:中草药大多来自大自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如果直接入药,由于质地、大小、形状的不同,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度。

2.提高汤剂的质量:如果药物过于粉碎,也会造成汤剂制备的困难。

3.有利于进一步的加工和焙炒:将药材切成饮片后,大小厚薄均匀,也便于进一步焙炒时控制温度,使药材受热均匀,有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收,从而保证焙炒的工艺质量。

4.有利于制剂和储存:将药物切成体积适中、洁净度高、含水量低的饮片,既便于配方调整,又减少了储存中虫蛀、霉变的发生。

5.易于识别:对于特征相似的药物,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剂,易于区分;并且揭示药物的组织结构特征以防止混淆。

6.有利于制备:制备液体剂型时,药物切后可增加溶出效果。在制备固体剂型时,由于切割后的产品容易粉碎,所以处方中药物的比例相对稳定。

中药饮片切割的工艺流程

中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大多软硬质地适宜或易软化,故可切,而动物药、矿物药一般因质地较硬或不易软化而无法切。

需要切的植物药多为根及根茎类(如大黄、泽泻等。,但较小的药材如香附、麦冬等。)、皮(如厚朴、黄柏、陈皮等。)、较大的叶子(如枇杷叶、荷叶)、果实(如山楂、栝楼)、藤木(如钩藤、鸡血藤等)。)但也有一些药材是直接使用的(如槐花、番泻叶)或采用其他加工方法,如研磨(多数种子)、揉捻(如竹茹、桑叶)。

现代研究

1.软化方法研究:发现不同的软化方法,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不同。若甘草浸泡48小时,甘草酸损失率为48.40%;浸泡48h后,甘草酸的损失率为4.49%。

2.切粒度研究:发现不同规格的饮片,尤其是饮片的厚度,也影响药物成分的溶出率。当饮片厚度为2 ~ 3 mm时,甘草酸的浸出率为99.95438±0%;当厚度为5 ~ 6 mm时,甘草酸的浸出率为85.22%。

3.干燥方法研究:有人研究了不同干燥条件对药物中成分的影响。结果如下:

不同干燥条件下挥发油含量(%)

干燥条件

不同药物的挥发油含量(%)

木香、川芎、陈皮和枳壳的平均损失率(%)自然干燥分别为0 . 440 . 920 . 860 . 84 50℃~55 ℃, 0 . 410 . 940 . 822 . 3470 ℃, 0 . 260 . 560。54660 . 4886666666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