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历史背景和趣事?
参考:* * *
主词条:德国历史上的日耳曼部落(公元前100-300)公元50年日耳曼部落的分布(不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词条:日耳曼人据推测,日耳曼部落的演变发生在青铜时代,或最晚发生在铁器时代。公元前1世纪,部落从斯堪的纳维亚和德国北部开始向南、向东、向西扩散,与东欧的伊朗人、波罗人、凯尔特高卢人和斯拉夫人接触。除了德国人与罗马帝国的接触和史料记载的考古发现,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历史知之甚少[5]。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德国,日耳曼部落在抵抗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与罗马军队相似的作战战术。公元9年,谢罗斯的首领阿米纽斯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击败了瓦鲁斯率领的罗马军团,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得以置身于罗马帝国之外。到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经定居在莱茵-美因-多瑙河沿岸,占据了今天德国的大部分地区。3世纪,出现了许多大的西部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法兰克、撒克逊和弗里斯兰人。民族大迁徙与法兰克王国(300-843)主要条目:民族大迁徙与法兰克王国376年,匈奴人进攻一个日耳曼西哥特人。西哥特人经罗马帝国皇帝批准后,作为“盟友”进入罗马帝国控制的土地,这是民族大迁徙的开始。此后,许多日耳曼部落纷纷效仿,在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短命国家。无法忍受压迫,476年,德国人联合了一些罗马皇帝,推翻了罗马帝国。5世纪末,克洛维一世建立法兰克王国,德意志人进入法兰克时代。法兰克王国持续了几个世纪,经历了莫洛文王朝和加洛林王朝。查理曼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几乎占领了整个西欧。由于境内各地区之间缺乏文化经济联系,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国在查理大帝死后陷入混战[7]。神圣罗马帝国(843-1806)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马丁·路德主项: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为西、中、东三部分,其中莱茵河以西的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莱茵河以东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德意志王国的基础,也是后来神圣罗马帝国和今天德国的雏形。中心部分成为后来法德争端的起源。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成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建立撒克逊王朝,正式建立德意志国家,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开端[7]。王国由几个公国组成:洛林、萨克森、弗兰肯、施瓦本、图林根和巴伐利亚。962年,王国国王奥托一世被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罗马的守护者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法兰克王朝时期(1024 -1125),意大利北部和勃艮第加入神圣罗马帝国,但授职争议削弱了皇帝的权力。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 -1254)统治时期,皇权进一步扩张到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德国北部的城镇因为汉萨同盟而繁荣起来。1356年颁布圣旨,规定帝国皇帝由七位皇帝选举产生,他们是帝国最有权力的公国统治者和地方大主教。这一规定成为帝国灭亡前的基本国家制度。从15世纪开始,帝国皇帝几乎被奥地利大公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质疑罗马天主教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宗教战争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摧毁了德国的领土。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德国的宗教战争,但也使帝国实际上分成了许多公国。从1740开始,奥地利哈布斯堡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战争占据了18世纪的德国历史。1806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皇帝弗朗茨二世被迫退位,神圣罗马帝国彻底解体[8]。复辟与革命(1814-1871)1848法兰克福议会主要事项:随着拿破仑·波拿巴战争的战败,德意志邦联于1814年召开维也纳会议,以39 * * *。由于对复辟不满,德国人民开始了追求统一和自由的自由运动,但后来被邦联议会主席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策划的措施所采取。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德意志各国的经济统一。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民族主义迅速成为德国民众,尤其是年轻知识分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用来代表运动的黑色、红色和金色后来成为德国国旗的颜色[9]。受1848年欧洲革命和法兰西共和国建立的影响,德国知识分子和平民也发动了革命。为了缓和群众的反抗,腓特烈·威廉四世国王同意制定宪法,成立议会,使运动暂时平息下来。1862年,威廉一世和议会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引发了军事改革,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成功打赢了1864年的普坦战争和1866年的普奥战争,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邦联之外。
参考:zh。*** /w/index?标题= % E5 % BE % B7 % E5 % 9C % 8B & amp;变体=zh-#.E5.8E.86.E5.8F.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