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历史和帝王都是谁?
南唐得国后,猛祖李扁以护土护民为基本国策,停战议和,睦邻立国,与邻国保持相对和平的关系。与此同时,契丹被安顿下来,以牵制中原政权。于是江南地区长期保持和平,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同时政府轻佻,劝农桑,鼓励经商。商人们用茶叶和丝绸与中原交换羊和马,然后通过海路与契丹进行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塘在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业等方面成就卓著。不仅产量高,而且技术精细,涌现出许多名品和上品。
李扁“止兵保民”的国策,在江淮地区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王朝,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李边设国子监,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繁荣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的理想之地。江北士人多居此,“儒服、书服繁盛于南唐”,“文物有和之风”。“北方土人闻风而动,无一日空。”南唐社会文化的繁荣,在五代十国乃至中国历史上所有割据政权中是绝无仅有的。
但由于李扁在激烈的割据下只顾自保,南唐军事实力下降,失去了统一的有利时机。
圣元七年(公元943年),猛祖李扁去世,其子李靖(初名靖童)继位,改名李靖(公元916 ~ 961),封号三宝、中兴、交泰。这一时期战争频繁,吴越的军事行动也时常与中原政权遥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福建内乱之机,出兵占领建安(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张(今福建),灭福建,俘虏王。五岳三面环抱。吴越也乘势发兵与南唐争夺福建之地,夺得福州(今福建)宝达九年。马西岳和马Xi兵戎相见,南唐趁机下手,一举灭楚,马西充投降。后来楚与一起打败南唐军(后来被部下杀死,周兴丰和儿子周宝全先后统治湖南),楚得而复失湖南。
从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到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最后三周内三次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寿州一战,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随后攻取泗、郝、楚等州,唐军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靖《柴荣自邀传》位于弘基,太子。请以河为界,南唐将江北土地全部奉献,包括淮南十四州,江北鄂州两县。与此同时,南唐于去年向后周投降。为了躲避后周的锋芒,李靖迁都洪州,称南昌(今江西)府。从此南唐国力大损,不再强大为大国。
宋二年(公元961),李靖死,李煜(原姓贾,937 ~ 978)继位,回金陵为都。此时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都向中原进贡很高。南唐最初横跨江南和江北,南北经济互补。比如长江以南缺盐,长江以北产盐。失去淮南后,南唐不仅失去了重要的食盐产地,还花巨资向中原政权购买食盐。财政困窘迫使南唐政权加税,招致怨声载道。南唐管辖下的人民对李后主的苛捐杂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多年后,他们仍然提到南唐时连鹅、双胞胎、柳树都要征税。南唐后期政治日趋混乱。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党争开始了。当宋军从四面八方压过来的时候,南塘还处在这样一个政治内耗的循环中,人心涣散。李渔擅长文笔书画,知道节奏,但显然对政治并不熟悉。这时,他把国家政治托付给了张越,他是王子时的助手。
宋朝灭南汉后,南唐被夹在三面之间。李煜为了自保,公开投降,秘密备战。与此同时,他又派使者到宋处受策封,并在长江中下游各点驻军,以防进攻。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以李煜拒来朝为辞呈,派兵65438+万,分三路进击南唐:东路吴,为漳州东南招兵指挥使,引杭州数万兵北上策应,派丁德裕监军;中路曹彬、巡抚潘美率领水军654.38+万,从江陵(今湖北江陵)沿江东进;西路王明,部署为驰、越江路、占坝三路巡查,牵制湖口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度依赖长江天险,错过了利用宋军反攻渡江的机会。10月,宋军成功横渡长江。采石、秦淮河、万口三战,南唐屡败,长江中游精锐部队尽失。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兵临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攻下金陵以东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重围,后主紧急调用外军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10月,15从江西赶往金陵的万水军(朱凌云部),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外援彻底断绝,成为一座孤城。然后领主还是坚持守城到底。四面楚歌的金陵,粮草匮乏,士气低落。11月12日,北宋曹彬的军队开始从三面攻城,南唐的5000名士兵在夜间突袭了宋军的北寨,但是失败了。27日,李玉峰宋军城表投降。南唐亡。
皇帝名单:
坦普尔诺。谥号姓名陵墓统治时间年份编号
秦937 -943,元937 -943。
李靖顺陵,崇德文宣孝皇帝,元宗明道,943 -960宝达943 -957。
中兴958
交泰958
⑴⑵
怀宗(私)文显昭悼孝帝(谥号)李煜(无)960 -975。
①戊午(958年)三月,元被改。
958年后,周世宗率军南下,南唐被打败。他被迫把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割让给周朝,他成了诸侯。他上朝皇帝,改称江南主。去年,这个数字被用于周朝。960年宋以后,用宋正朔。